第27章 再战南京

不追的话,这俩小比崽子太可恨了。

气得他捶胸顿足,发誓下次要是抓到这俩小王八蛋,定把他们剥皮抽筋。

理智告诉他,这时候必须撤军。

很快,遏必隆就撤回了南京。

探子也传来消息,李来亨和刘体纯率领五万大军已从江西赶到了宣城,距南京三百多里。

李定国和白文选的军队也到达了湖州,距南京约四百里。

郑成功的水师一路马不停蹄,船不靠岸,也赶到了南通。

不出意外的话,这三支部队将会在十天左右赶到南京。

了解了明军的整体动向之后,遏必隆很识趣的退回南京,搞起了防守工作。

苏克萨哈看到碰了一鼻子灰的遏必隆,也没说什么。

人教人,教不会;得用事来教人,只有挨打了才知道疼。

遏必隆也很识趣地开始配合苏克萨哈一起部署防御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部署,南京城早已是坚固无比,固若金汤。

而且,苏克萨哈也深知火器的威力,他在南京加固城垛,砌造炮台,添置火炮,严防死守。

这次他在城墙上部署了很多当时比较先进的“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

他们俩都属于进口后再逆向研发的产品,各有优缺。

佛朗机炮轻便小巧,安全,机动性强,可灵活安装在战车上,船上。

它不怎么挑炮架,只要架上去就能惊天动地,炮火连天。

缺点就是射程不远,有效射程差不多就500米,在远攻上就不具备优势。

红夷大炮,起初是外国人卖给明朝官员的。

因为那时候来中国的欧洲人许多人的头发是红色的,因此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之为“红毛夷”(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

红夷大炮,是名副其实的重型火炮。

它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

有效射程达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5公里。

缺点就是太笨重了,动不动就两三吨,机动性太差,只能做固定的攻城守城。

在整个明朝战争历史上,火炮在战争的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主要是当时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极为发达。

海外贸易也非常活跃,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在萌芽时期,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新的明显的转机。

所有这些新的进步的因素,为明代的兵器、火药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大明一朝从老朱建国开始,边患严重,北方长期受到游牧民族的骚扰;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

这外部因素给明代火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