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王小Q走过去就要和那人握手,那人不明就里,稀里糊涂伸出手和王小Q握了一下,“你不在黄河里老实带着,怎么也跑这儿来了,你那帮水鬼都安排妥当了?”他也没等那人回答,又走到第二人身边,同样伸出手握住,“哎呦,老铁你也在这儿呢?你这个姓起的,老铁,一叫你还以为你是东北人呢,哈哈!”这位头戴乌纱,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着头发,身着红色一尺阔大袖袍衫,看样子是位明朝官员。
另外两位穿着宋朝服饰,竟然直接站了起来,他们不知道来人是什么身份,心中有些抗拒,但无奈王小Q自来熟,小跑过来直接拉起两人的手,说道:“老辛、老曾,你们坐就行,咱哥仨之间哪那么大礼节啊,快坐!”他竟然直接把二人摁回了座位。
聚在一块的五个人从穿着看,是不同朝代的人,而且都已位列仙班。除了李清照,还有两位宋朝人,其中一位便是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的辛弃疾,着名的爱国主义词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另外一位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世称“南丰先生”。那位被王小Q称呼“老铁”的明朝官员,是明朝初年名臣铁铉,而清朝官员则是黄河大王张曜。
他们在济南大明湖畔都有祠堂供奉,李清照在藕神祠,辛弃疾在稼轩祠,曾巩在南丰祠,铁铉在铁公祠,张曜在张公祠,几人相距不远,时常凑在一起谈天说地,而这次藕神李清照将他们聚集起来,却是有大事商量。
铁铉性情刚决,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叛乱时,他还临危受命,带兵在济南拼死抵抗,颇有儒将之风,他见贸然闯进一个混小子,说话云山雾罩,怒火中烧,喝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敢来藕神祠捣乱!”
一旁的张曜没有动怒,反而仔细的观察王小Q,突然想到了什么,问李清照道:“藕神,您看这个少年是不是有些眼熟啊?我怎么看着像一个人呢?”
王小Q不悦道:“老张你骂人不带脏字是吧?什么叫像一个人啊?我本来就是人!”
李清照也没理他,“嗯”了一声,对张曜说道:“我看他眉眼之间有点像......谁呢?哦,王小C!”她猛然想起来,而且是越看越像,“少年郎,你是小C的什么人?”
没等王小Q回答,张曜抢先说道:“藕神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啊,你叫王小Q,对吧?小C的亲弟弟,我还去胡山喝过你的满月酒呢!怎么一眨眼这么大了?”
“老张,没想到你还记得啊,不错,我就是王小Q,可不能再说我像一个人啦!”王小Q故作愠怒说道。
“那不对啊,”张曜继续说道,“小C的这个弟弟乃是泰山碧霞元君座下童子,怎么会是这么个玩意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