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你们漠南蒙古为何又要杀害我汉民,掠夺我汉民的财物呢?”
沈天石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其中蕴含的森寒之意却直刺娜木钟的心扉,让她瞬间如坠冰窖。
“说!”
一道森然的喝声响起,令娜木钟的心神瞬间颤栗不已。
此问之于她,实在难以回应,只能颤抖着声音答道:“尊者明鉴,先夫林丹汗,生前确与大明保持着友好邦交,并且,漠南各部与大明之间亦曾结下过血盟契约。”
屋内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危急之下,娜木钟提及了她的亡夫林丹汗。
沈天石冷漠地回应:“此事本镇早已知晓。”
确如她在天启年间所述,林丹汗与大明确实有过同盟之约,他们曾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建州妖族的侵袭。然而到了崇祯年间,那份盟约却被废弃,其中责任,一半在于崇祯皇帝及东林仙宗,其中恩怨纠葛,已成一笔难解的陈年旧账。
否则此刻的她,怕已被推出斩首示众。
陡然间,沈天石起身离去,不再言语。
随着“吱呀”一声轻响,房门悄然关闭,让娜木钟紧绷的心弦稍松,短短几句对话的功夫,她已是冷汗淋漓,湿透了衣衫,贴在肌肤之上,极为不适。
这位明境将领的气场让她心底生寒,那是种超凡脱俗,无视众生生死的高贵气息,唯有皇太极一人,才曾在她心中留下如此印象。
这时,娜木钟听见房外传来沈天石的命令:“看好她,切勿让她逃脱。”
“遵命!”下属果断应诺。
留住娜木钟以及她腹中林丹汗的遗孤,便足以震慑漠南各部,使他们在大明疆域之内不敢恣意妄为。
夜幕降临,古北关隘。
凤威军沿路两翼列阵,豪格率领镶蓝旗铁骑滚滚而来,沿宽阔的大道飞驰而至。
小主,
沈天石仍旧采取以往的策略,布设口袋阵,准备伏击敌人。
他将伏兵巧妙地部署在古北口两侧较低的山坡上,将一排排火灵枪对准下方宽阔的官道,形成交错的侧面射击火力网。而在古北口正面宽阔的豁口,则布置了大量的陷阱、原木障碍、壕沟以及拒马,构成了口袋阵的底部。
这片地域对于凤威军的火灵枪队伍来说,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在欧洲大陆,重火灵枪为主流武器,其战术简单直接:百万大军在平原展开,面对面硬碰硬地对射。但在大明,地形复杂多样,山峦丘陵众多,以山地战为主。
山地战讲究穿插、迂回和伏击,战术必须灵活多变,无法效仿欧洲人的直来直往。特别是在长城沿线错综复杂的丘陵地带,视线受限,射击范围受阻,双方军队一旦交织穿插、小股渗透,很容易陷入混战,最终演化为残酷的近身肉搏。
当年号称亚洲第一的倭寇在此处也吃过不少苦头,被西北军的夜袭渗透和大刀队吓得鬼哭狼嚎。这就是所谓的天险!
此后,倭寇学精了,不再一味猛攻正面,转而大量使用迂回包抄战术,那时的西北军便渐渐抵挡不住。我军随之展现出智慧,创出了三三制战术,实施小组作战。
唯有某个国家的军队战术呆板固化,一味迷信西方的大兵团战术,因此屡次遭到痛击,败绩连连。
山脉纵横,林海苍茫,对于承载着重炮火力的修士部队而言,此处森林繁茂之地,无疑是限制了他们的神通施展,因炮火的攻击范围会被密集的树木所阻隔。于是,沈天石下达命令,开山辟林。
开林之举旨在清扫炮火神通的施法路径,此路径便是这支修士炮兵的生死命脉!
然而,如此复杂的地形,对于擅长隐蔽与伏击的凤威军来说,却也给予了他们天然的优势,得以凭借草木掩护,匿于山坡之上设伏。
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双方均等无偏。
正当伐木过半之际,镶蓝旗的队伍突然抵达。
“撤回,撤回!”
正在伐木的辎重修士及辅助修士闻令而动,匆忙撤离,惶惶如丧家之犬。
沈天石立于半山腰间,手中握着一枚通灵望远镜,眺望着下方官道上的滚滚烟尘,无数身披蓝金相间的铠甲、骑在奔腾骏马上的修士骑兵浩浩荡荡而来,如同黑色海洋般波涛汹涌,伴随着阵阵马蹄声,大地随之颤栗。
那些甲胄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散发出凛然杀意,令人不寒而栗。
沈天石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自语:“女真未满万人则无敌,满万则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