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诸位这里面的原理,希望诸位能够对这些进行更加细致的改进发明。”朱由检开口道。
对于这个,这些工匠们自然不会反对。
“现在说说这个高炉的整体高度约为66尺,直径20尺(明制一尺约为30厘米),内部需要用到耐火砖。这些方面诸位肯定都有经验,就不用我过多赘述了。最关键的是它的使用寿命,我的想法是,我们建造的时候,将一切材料都使用最好的,一旦开炉,除非遇到重大问题,否则就不再停下。”
“它一次使用的寿命可以达到数年甚至十年。”朱由检提出了一个要求,“当然我们的目标也只是尽量让它的使用寿命增加,而不是非要达到极限。”
众多工匠愣了一下,然后就开始沉思了起来,耐火砖这确实不是什么问题,中国最早开始建设炼铁高炉,那个时候炼铁的炉子高度在2-3米左右,等到了东汉时期,就出现了10米以上高度的高炉。
在大明,现在炼铁的炉子虽然达不到二十米,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操作,而且炉体的主要结构也是用耐火砖,石头等建造而成。
现在这种崭新的高炉,朱由检的想法是内部采用耐火砖作为隔热材料,而外部要跟现代高炉一样,用一层巨大的铸铁外壳作为固定结构。
这样就避免了外部臃肿的结构,它的一些配套设施建设自然也更加的简单,毕竟当炉子高度达到20米高,内部堆叠的焦炭和铁矿石,以及高温高压的状态,如果没有外部铸铁块固定的话,外面堆砌的石块等结构体积要很庞大才行。
“耐火砖烧制不成问题,我们已经建成了几个烧制陶瓷的大型窑炉,之前已经烧制了不少耐火砖出来,另外现在开始烧制的话,最多半个月的时间烧制的耐火砖就足够了。”旁边的石匠和烧制陶瓷的匠人最先开口了。
大明的耐火砖跟现代的耐火砖在原理上已经差不多了,基本都是跟烧制陶瓷一样差不多的方式烧制而成。
“我们前期已经建设了一些小型的炼铁炉,但目前的生铁数量,如果烧制如此之大的结构,只能用模具,而且必须要分段,但分段的话,这些模具相互之间的连接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主要是所需要花费的工期并不短。”一个铁匠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