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一位年轻员工听到数字后几乎不敢置信。
“你这个月共完成了八十二辆车的组装,这是你应得的工资。”
韩春明递给胖墩相应的报酬,并附上这样的说明。
“感谢。”
当胖墩拿到了这一笔丰厚的收入时,心中感到异常激动。
“只要你愿意勤恳工作,按件计算工资无疑会赚得比领取固定工资更多。”
“当时 嘛没选按件算的钱,每个月至少少了十块,一个季度就要差上三十块,这数目足够覆盖我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了。”
众人沉默了,那些选择了固定薪酬的员工此刻都在懊悔,痛斥起自己为何当初没有选择绩效薪资方式。
“胖墩一个月能组装出一百八十台,而我的速度显然比他快,肯定也能多装不少。
下一个周期,我定要选绩效计酬。”
一位年轻的工人暗自心想。
这种念头不是孤例。
见到按件薪酬者的收入如此可观,多数人打算在下一个季度转而采取按件计薪的方式。
有些更直接跑到何雨水的办公室里申请立刻改换。
“最初的选择是出自你们自愿,现在的变更已不再可能,须等待至下一个计费时段才可行。”
何雨水果断地回绝。
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必须严格执行方具公信力。
一旦开了这样的先例,不仅对最初选择件工的人员不利,也会削弱整个体系的有效性。
“兄长真有先见之明,诚然就像你说过的那样:人们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会主动要求改变现状。”
何雨水微笑着说道,这时恰巧何雨生步入她的办公室查看上月的财会记录。
“俗语云‘世间纷争无数,归根究底皆为私利’。
真正的智者鲜见其人,绝大多数只会顾及个人的实得利益。”
何雨生回应着妹妹的问题。
“哥,你能猜猜我们上个月的收益达到了多少?”
何雨水带着笑问到。
“可能是十万吧?”
何雨生试着猜测。
“实际上十五万,在很多职工尚处于适应阶段的时候。
我相信,待全体工人都改为按绩效付酬,大家的积极性被极大提升后,预期收益还将会有进一步的上涨。”
何雨水兴奋地说。
“比我想象的更好一些。”
何雨生笑道。
“这全靠哥你设计的那个生产流程出色,既高效,又几乎没有废品。
我已经考察过其他国企自行车工厂,同样产能水平下的他们获利仅是我们的不足三分之一。”
何雨水说道。
“如今市场空间还广阔着,一旦生产流程捋顺,我会继续扩大生产范围,再建几条产线,提升产出量。”
何雨生说道。
他对比起面条工厂来,更加看好自行车工厂的发展潜力。
长远目标是实现产品升级,制造出摩托与汽车,并建立自家的品牌。
“只要你说一句话,我就得忙碌得不可开交,还有嫂子也是如此。”
何雨水抱怨着。
“有能力当然得多贡献,谁让我们的雨水越来越能独当一面呢。”
何雨生笑着解释。
“你就不要再说这类恭维的话了,我也不是小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