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武照求生(1)

与此同时,后宫中的众多妃嫔们也将目光投向了李治。她们李治的眼神交流中捕捉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原本沉寂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或许,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斗争中,武照和李治能够带来一些改变,给她们这些被困于金丝笼中的女子带来一线生机。

而在朝堂之上,则弥漫着一片紧张而凝重的氛围。大臣们纷纷慷慨陈词,各抒己见,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每个人都紧锁眉头,神情肃穆,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据理力争。紫禁城那往日耀眼夺目的金碧辉煌此刻也黯然失色,被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面孔以及严肃冷峻的表情所掩盖。整个朝堂仿佛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众人皆在此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奋力拼杀。

“陛下,自古以来,无子之妃嫔殉葬乃是我大唐传承已久的传统习俗,万万不可轻易废弃啊!”只见朝堂之上,一位身躯略显佝偻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臣颤巍巍地站了出来。他那满头如雪般洁白的发丝和下巴处同样斑白的胡须随着话语微微颤动着,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沉淀。

这位老臣的声音洪亮且坚定,犹如寒冬凛冽呼啸的北风一般,冰冷刺骨又不容置疑。其眼神更是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直地刺向高高在上的皇帝李治,其中不仅透露着对传统礼教的执着坚守,更饱含着对年轻新皇此番决定的深深疑虑和不满。

此时,端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的李治,面无表情地冷冷扫了那位老臣一眼。他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恰似秋日清晨凝结在草叶尖上的寒霜,寒冷彻骨但又出奇的平静沉着。随后,李治缓缓开口,他的嗓音低沉而富有力量,宛如夜幕深沉时高悬天际的璀璨星辰,熠熠生辉却又不失雍容温和之气度。

“朕身为这泱泱大国之君主,自当以仁德治理天下万民。岂能够仅仅因为那些陈旧迂腐的陋习规矩,便视他人性命如草芥,弃若敝履呢?”李治的这番话不疾不徐地从口中吐出,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在整个朝堂之中激起层层回响。

朝堂之上,原本嘈杂喧闹之声戛然而止,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众人皆因李治那斩钉截铁的态度而惊愕失色,一时间竟无人敢发出半点声响。

就在这片死寂之中,一位身姿挺拔、面庞英俊的年轻大臣缓缓地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剑眉星目,五官犹如雕刻般精致,只是此刻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焦急之色。只见他双手抱拳,微微躬身施礼后,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圣明,但微臣斗胆进言。若是此番行事不依循往昔惯例,恐怕会引得满朝文武心怀怨怼,届时于陛下之龙位恐有诸多不利呀!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呐。”

然而,李治的目光却宛如一泓清澈宁静的湖水,没有泛起哪怕一丝涟漪。他静静地凝视着那位大臣,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紧接着,他轻启双唇,语气犹如春日里和煦的微风轻轻吹拂过波光粼粼的湖面一般,温和而又坚定不移地道:“朕之心意已定,无需再议。倘若真有人对此心存不满,大可直接来寻朕理论便是。朕愿亲身直面这所有的质疑与责难,绝无半分退缩之意,更不会有丝毫妥协之举!”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让人几乎窒息。诸位大臣们面面相觑,目光交汇间流露出难以言喻的惊愕和惶恐。他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新皇那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如同一股无形却又强大无比的力量,紧紧地压迫着每个人的心弦。

此时的李治端坐在龙椅之上,他那原本就锐利深邃的眼神在此刻更是犹如能够洞悉一切人心般令人胆寒。他的每一句话从口中吐出时,都仿若沉重的铁锤一般狠狠地敲击在众人心头,震耳欲聋且余音不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们见状纷纷陷入了沉默之中,他们低垂着头颅,额头上不知不觉已渗出细密的汗珠。而那些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的年轻臣子们,则早已被这威严所震慑,默默地垂下了高昂的头颅,不敢再有丝毫造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原本激烈的争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唯有李治沉稳有力的声音回荡其中。他的仁德和坚毅就像是春日里的和风细雨,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朝臣们的心田,并一点一点地在他们内心深处扎根发芽。

这些臣子们开始慢慢意识到,眼前这位新登基的皇帝绝非等闲之辈,更不是那种可以随意摆布、轻易妥协之人。他怀揣着属于自己的坚定信念以及宏伟远大的治国理想,其决心和勇气足以让任何敢于质疑或阻拦他前行道路的人望而生畏。

就在这一刹那间,宏伟壮丽的大唐朝堂之上,一抹崭新的曙光如同黎明破晓时那第一缕晨曦一般,静悄悄、缓缓地升腾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