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放轻脚步,悄无声息地朝着萧淑妃走去。终于,他来到了她的身旁,但她依旧全神贯注于书本之中,并未察觉。
直到李治微微俯下身去,轻声唤道:“爱妃。”萧淑妃这才如梦初醒般抬起头来,当她看清来人竟是李治时,脸上立刻绽放出一抹如花般娇艳的笑容。随后,她轻轻地将手中的书卷放在一旁,起身向李治行礼。
李治连忙伸手扶起萧淑妃,并顺势在她的对面坐了下来。他凝视着眼前的佳人,柔声说道:“近些时日,朝堂之上诸事繁杂,朕终日忙碌,竟有些疏忽了后宫之事。今日前来,却发现此处已然有了诸多变化。”
萧淑妃闻言,微微一笑,娇柔地回应道:“陛下身负天下之重责,自然应以国事为重。臣妾深知此理,又岂会心生埋怨?只要陛下心中始终装着臣妾,哪怕只是偶尔想起,臣妾也已心满意足了。”说罢,她那双美眸含情脉脉地望向李治,眼中满是深情与眷恋。
李治心头猛地一颤,仿佛有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间。他情不自禁地伸出宽厚的手掌,紧紧地握住了萧淑妃那柔若无骨的纤纤玉手,目光深情而炽热地凝视着她娇美的容颜,缓声道:“萧淑妃啊,你的才智犹如繁星般璀璨耀眼,你的胆识更是令朕刮目相看。这偌大的后宫之中,朕着实需要像你这般聪慧伶俐、果敢坚毅之人来襄助于朕呐!”
听到李治这番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词,萧淑妃美眸中倏地闪过一抹惊喜之色,如春花绽放般明艳动人。她微微欠身,朱唇轻启道:“陛下谬赞了,能得陛下如此看重,乃是臣妾莫大的荣幸。只要陛下有所差遣,臣妾愿肝脑涂地,倾尽全力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李治满意地点了点头,嘴角扬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轻声说道:“朕自然知晓,以你的能力定当不会让朕失望。如今这后宫明争暗斗不断,风波迭起,朕真心期望你能坚定不移地站在朕这一方,与朕携手并肩,共同应对那些居心叵测之人。”
萧淑妃闻言,神色愈发坚定起来,她挺直了身躯,郑重其事地回应道:“请陛下放心,臣妾定会不遗余力,誓死追随陛下左右。无论前方道路如何崎岖艰难,臣妾都绝不退缩半步!”说罢,她再次向李治福了一礼,以示自己的忠心不二。
宫人们渐渐地察觉到,李治对于萧淑妃的恩宠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着。每一日,他们都能亲眼目睹皇帝踏入萧淑妃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并且逗留其中的时长也呈现出日益延长之势。更有甚者,偶尔还会瞧见皇帝在那处宫殿内专注地处理繁杂的政务事宜。
而一直居于后宫之主位置的王皇后,则敏锐地感受到了一股源自萧淑妃的强大压力如汹涌潮水般向她袭来。这股压力使得她坐立难安,终日忧心忡忡。于是乎,王皇后时常在宫廷之中来来回回地踱步徘徊,那张原本端庄秀丽的面庞此刻布满了愁云惨雾,她那颗忐忑不安的心在胸腔里疯狂跳动,脑海中更是不停地暗自思忖应对之策。
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焦虑的王皇后停下脚步,转身对着身旁那位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女愤愤不平地抱怨道:“陛下如今对那个妖冶妩媚的狐媚子可真是愈发宠溺有加了!如此下去,我这皇后之位恐怕迟早也要被她夺去啊!”言语之间,尽是满满的担忧和不甘。
只见那名侍女微微颔首,神色恭谨而又略带紧张地轻声回答道:“娘娘,依奴婢之见,那萧淑妃的身世背景以及她自身所具备的聪慧才情着实不可轻视啊!”
听闻此言,王皇后美丽端庄的面庞之上瞬间掠过一抹难以掩饰的忧虑之色。她那双原本明亮动人的眼眸此刻也显得有些黯淡无光,轻启朱唇缓缓说道:“是啊,本宫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务必要加倍谨慎行事才行,万万不可让那萧淑妃趁机得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呐。”
与此同时,唐高宗李治对于萧淑妃的宠溺之情已然变得愈发明显起来。无论是在宫廷之内还是朝堂之上,他对萧淑妃的关怀与偏爱都几乎到了毫不遮掩的地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在处理朝政时的态度竟然也逐渐产生了微妙的转变。他开始越发注重倾听并采纳来自萧淑妃家族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如此一来,整个朝堂之上顿时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就在某一日的早朝时分,正当群臣们就某项军国大事展开激烈讨论之际,忽然间,只听得一位大臣压低声音对着身旁的同僚悄声低语道:“诸位且看如今这局势,陛下似乎对那萧淑妃已然生出了全新的看法和见解呢……”
“不错,如今萧淑妃在宫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啊!”另一位大臣微微颔首,应和道。
自从李治做出某些决策之后,原本相对平衡的后宫权力格局便悄然发生了变化。萧淑妃凭借着自身的魅力以及李治有意无意的偏袒,其势力犹如春草般蓬勃生长,日益强大起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皇后的地位却在不知不觉间开始出现动摇,就如同那风中残烛一般,摇摇欲坠。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其实皆在李治的掌控之内。这位看似温和的帝王实则心机深沉、目光如炬,他不动声色地默默观察着后宫中各方势力此消彼长的动态,耐心地等待着那个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时机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