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门户仇

魏逆 茶渐浓 2286 字 6天前

美其名曰:“御魏于外,保全宗族”。

对于这样的安排,他们不得不服从,形势比人强嘛。

且孙权那句话也没有错。

若是魏军从广陵郡渡过了大江,率先踏上的就是他们家中的庄园田亩。

但后来孙韶的做法,就让他们无法忍受了。

魏吴两国在徐、泗、江、淮一带的边界,没有驻兵住人的地方各有几百里地。

但自石亭之战后,驻守在丹徒京口的孙韶也陆续增兵广陵郡,沿着连接大江与淮水的中渎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北上,依次在各湖泊河道等处设戍守点屯田,为他日进取青徐或策应淮南战事作好准备。

恰好,那时候的魏国为了尽快恢复战争底蕴,也对青、徐与兖州等地都加重了赋税,进而诱发了许多士家与百姓逃亡来吴国寻求庇护。

这让王刘两家十分欣喜。

因为依着江东的惯例,他们这些戍守在前线的小将率,是可以将那些逃亡而来的百姓收为徒附、编入部曲的。

他们都觉得前来北岸驻守,也算是弥补了自家无法再捕捉山越之民为佃的损失了。

然而,他们都开心得太早了。

已然镇北将军的孙韶,严令所有将率不得收魏国百姓为徒附。

而是将这些百姓接应归来吴郡画田亩安置,为了刺激更多魏国黎庶自发奔吴。

更是为了树立标榜给时常叛乱的江东黎庶看看——连魏国的黎庶都受不了苛政跑来吴地求活了,你们这些土生土养的江东黎庶就该知足、莫要再动不动就叛乱了!

从江东基业的层面来看,孙韶的做法很妥当。

但对王刘两家来说,这是江东不给予他们家族活路了。

江东的法则本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而若是大鱼将属于小鱼的虾米都给吃了,那没有食物的小鱼为了生存,也只好逃离他处寻个可果腹之地了。

小主,

王黎与刘禹觉得,自家就是被大鱼抢走了虾米的小鱼。

若不离开江东这片水域,哪怕一直很侥幸的不被大鱼吃掉,但终有一日也会迎来被饿死的命运。

所以,他们才频繁遣人来寻翟丹。

不仅将孙韶麾下各部士卒的虚实一一告知、江东在广陵郡各个戍守点、屯田积谷处都绘成图送来以示投魏的诚意,且还不吝许下了诺言,声称魏军来广陵攻伐之际,便是他们临阵倒戈之时。

甘为内通、乞兵来迎、临阵倒戈......

这种筹码是江东惯用的诈降桥段,几与先前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的戏码如出一辙。

且昔日周鲂为了赚曹休入彀,还不吝断发了呢!

但翟丹觉得王刘二人可信,声称胆敢以身家性命作保。

满宠也相信他们是真心来投。

缘由无他。

在孙家治下的世家大族,从上到下都最重户门私计。

如吴地四姓之一的陆家,在孙策攻打庐江郡的时候宗族死了大半、连宗长庐江太守陆康都在城破后忧愤而死了,但后来孙策雄踞江东了,陆家便不计前嫌的给孙家效力,其中陆逊还成为了孙策的女婿。

对于江东绝大部分人来说,只要不动他们的门户私利,什么违背孝道断发啊宗族被杀的血仇啊......不重要,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口。

反过来,若孙权侵犯了他们的一亩三分地,那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跨江北上另寻明主,刻不容缓!

故而,满宠先前与李长史谋划让夏侯惠前去袭击吴广陵郡广武湖的戍守点,是基于有王黎与刘禹甘愿当内应、觉得无有危险的关系。

只不过,先前满宠是想着小打小闹一场,让夏侯惠得到些斩首、迎归降人之功,来换取五百骑兵的督领权。

但如今他对夏侯惠改观了、觉得彼似是略具沉稳之风了,便也不介意将战果扩大一些。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魏国的征东将军。

面对孙权屡屡兴兵来犯,在有机会创伤江东时,他又怎么会错过呢?

况且,他虽不待见夏侯惠的贪功,但也颇为赏识夏侯惠的将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