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举是为国选才的大事,自隋唐以来代代完善,早有一套纯熟且标准的规定和流程。
考卷收回后,先经弥封官糊名,后由誊录官誊抄,便有了“墨卷”和“朱卷”之分。
墨卷为考生原卷,朱卷为誊抄副卷,之后再将墨卷与朱卷一齐交由对读生校对,核认无误后加盖印章。
这些步骤,极大程度上保证了科举的公平公正,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丑闻。
国朝定鼎这些年来,对科举考场的重视,一直未曾懈怠。
做完这些前期准备后,才会开始正式阅卷审批。
朱卷分发给一众同考官,他们也只能评阅分到各自手里的试卷,不得干预旁人阅卷,也不许议论考卷内容与优劣。
若是遇到认为上等的试卷,便用蓝笔标记为“荐卷”推荐给主考官,并须写出推荐理由。
主考官再根据三场的综合成绩来决定取舍,若是看中,副主考官会在荐卷上题“取”字,正主考官则题“中”字,取中后的考卷和推荐理由纸条还需妥善留存,以备磨勘。
至于那些想靠着家世背景、或是凭借一笔好字暴露身份的考生,只能说是打错了主意。
糊名和誊抄,正是为了避免这些外在依仗,防止阅卷人员认出考生笔迹或通过记号作弊。
唯有确定取中后,才会拆开墨卷糊名,确认考生信息。
当然,这样一套流程下来,时间是肯定短不了的。
本朝惯例一月为期,八月中秋闱结束,九月中秋闱放榜,都是定好的日子。
国子监并不会因为乡试刚结束便安排监生休假,但转进九月深秋,天气渐凉,该有的授衣假断不会少。
授衣假长达一个月,便是家住京外的学子,也有机会回去取过冬衣物。
如林鹏这样家在江南的监生,路程实在遥远,若是有意还家,也可另外申请延长假期。
不过他没打算回去,仍留在国子监学舍之中。
贾玩自然不能同他比,长达一个月的授衣假,荣府该回还是得回的。
参加今科乡试的事,因为他中秋缺席已经瞒不住了。
姑娘们充满好奇围着他问长问短,就连贾环和贾兰都跟他打听了许多。
贾兰因受他先父影响,一心要走科举,对此感兴趣并不奇怪。
可贾环分明无心进学,却也来问,就让贾玩有些意外了。
“我竟不知,环哥儿也会老实问学了?”
挺长一段日子没认真过问这个从弟,瞧着人还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