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击退北方部落

曹操和李逸经过短暂的休整,还未来得及好好享受片刻的安宁,便又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有消息传来,敌军联合了北方凶悍的强大部落,准备对曹军进行两面夹击,妄图一举将曹军击溃。曹操得知后,忧心忡忡地对李逸说:“李逸,此番敌军来势凶猛,竟联合了北方那难以对付的部落,形成犄角之势,我们处境极为不利,该如何应对?吾心中着实焦虑。”李逸紧皱眉头,沉思片刻,回答道:“主公,莫急。我们可先派人去北方部落,晓以利害,陈明战争之害与和平之利,尝试分化他们与敌军的联盟。或许能为我们争取一线转机。”

曹操采纳了李逸的建议,派出能言善辩、机智聪慧的使者前往北方部落。同时,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夜不停地加强防御工事,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惊涛骇浪般的大战。

然而,使者回来禀报,北方部落态度强硬,不为所动,不愿放弃与敌军的合作。李逸得知后,神色坚定,拱手说道:“主公,既然如此,我们已无退路,只能背水一战。末将愿亲率一军抵御北方部落,为主公减轻压力。主公坐镇中军,指挥全局,掌控战场局势。”

曹操紧紧握住李逸的手,目光中满是关切与信任,说道:“李逸,此去危险重重,敌众我寡,你一定要小心行事。若有不测,吾军将损失惨重。”

李逸带领军队出发,日夜兼程奔赴前线。与北方部落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场上,李逸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刀,奋勇杀敌,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士兵们受到他的鼓舞,个个勇猛无比,喊杀声震天动地。

经过数日的浴血激战,李逸的军队渐渐占据了上风。就在这时,曹军内部却出现了粮草短缺的问题。李逸心急如焚,他深知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一旦粮草断绝,后果不堪设想。

正在李逸为此苦恼之时,曹操果断派来援兵和粮草。李逸大喜过望,对士兵们喊道:“主公援兵已到,粮草充足,大家随我一鼓作气,击败敌军!扬我军威,为了胜利,冲啊!”

在李逸的带领下,曹军最终击退了北方部落。当李逸凯旋而归时,曹操亲自出城迎接,眼中满是激动与欣慰,说道:“李逸,你又立了大功,在如此艰难的局势下,能取得胜利,实乃吾军之幸啊!”

李逸谦虚地说道:“全靠主公运筹帷幄,调度有方,将士们拼死效力,末将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可还没等他们喘口气,休整队伍,敌军趁曹军疲惫之际,再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曹操和李逸毫无畏惧,又迅速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他们的命运究竟如何,天下统一的大业能否实现,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曹操和李逸再次投身战场,面对敌军如潮水般的疯狂进攻,他们毫无惧色,坚定地挺立在阵前。

战斗中,曹操亲自登上高台,奋力擂鼓助威,那激昂的鼓声震天动地,犹如雷霆万钧,激励着每一位曹军将士的热血与斗志。李逸则在硝烟弥漫的前线奋勇杀敌,他的战甲已被鲜血染红,斑斑驳驳,然而他的眼神依然坚定如铁,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心。

“将士们,随我杀!”李逸大声呼喊着,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带领士兵们一次次勇猛地击退敌军的疯狂冲锋。

然而,敌军仿佛不知疲倦,源源不断地涌来,曹军渐渐陷入困境。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李逸凭借着多年的作战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心生一计。

他艰难地穿过人群,来到曹操身边说道:“主公,敌军势大,且士气正盛,此刻硬拼并非上策。我们不妨佯装败退,引他们进入我们提前设好的埋伏圈,然后一举歼灭。”

曹操目光炯炯,略一思索,果断点头同意。于是,曹军开始有序地且战且退,敌军见此情形,以为曹军已呈溃败之势,大喜过望,不顾一切地紧追不舍。

当敌军得意忘形地进入埋伏圈,曹操猛地抽出佩剑,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喊杀声瞬间响彻云霄,杀得敌军措手不及。李逸趁机回身反击,与伏兵形成前后夹击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