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营帐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边是众将的求情和儿子曹植的劝说,另一边是曹丕的煽风点火和自己心中对李逸的忌惮。
最终,曹操权衡再三,决定对李逸从轻发落,但同时也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警告:“李逸,此次看在众将求情的份上,饶你这一回。但你需记住,军令如山,不可再肆意违抗。”李逸跪地谢恩,心中却满是无奈和委屈。
战事平息后,曹操对李逸的防备并未减少。他开始有意扶持其他将领,以制衡李逸在军中的影响力。
而李逸,尽管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依然兢兢业业,为曹操的大业尽心尽力。他不断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有一次,曹操组织了一场军事演练,李逸所带领的部队表现出色,再次赢得了众人的赞誉。然而,这却引起了曹操新扶持的将领的嫉妒和不满。
这些将领暗中勾结,向曹操诬陷李逸在军中拉帮结派,图谋不轨。曹操听后,心中的疑虑再次被点燃。
他决定亲自到李逸的军中视察。李逸得知曹操要来,精心准备,希望能消除曹操的猜忌。他不仅让士兵们展示了精湛的武艺和严格的纪律,还准备了详细的军事报告,以证明自己的忠诚和努力。
曹操在军中观察着士兵们的训练和装备,表面上对一切表示满意,但眼神中却始终带着审视。就在这时,一名士兵不小心说错了话,让曹操误以为李逸真的有不轨之心。曹操脸色一沉,拂袖而去。
回到营帐后,曹操召集谋士商议如何处置李逸。郭嘉认为李逸忠心耿耿,不应轻信谗言。而杨修则主张借机削弱李逸的权力。
李逸深知自己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他决定主动向曹操解释。然而,曹操却避而不见。
此时,李逸的部下们也为他感到不平,有人提议干脆离开曹操,另寻出路。但李逸坚决拒绝,他表示自己的忠心天地可鉴,绝不能做出背叛之事。
就在李逸陷入困境之时,敌军突然再次来袭,而且来势汹汹。曹操手下的其他将领纷纷战败,局势变得十分危急。
在这关键时刻,李逸不计前嫌,主动请缨出战。曹操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
战场上,李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军队在他的带领下,士气高昂,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一场血战,李逸终于击退了敌军,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曹操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开始反思自己对李逸的种种猜忌是否太过。
曹操望着凯旋而归的李逸,心中的愧疚与感慨交织。他亲自出城迎接,握着李逸血迹未干的手,说道:“李逸,之前是我多疑,错怪了你。你的忠心和勇猛,我今日才算真正看清。”李逸只是淡然一笑,说道:“主公言重了,为您征战,是末将的职责所在。”
然而,曹操的转变并未让那些嫉妒李逸的人就此罢休。他们再次密谋,企图在曹操面前继续诋毁李逸。
一日,曹操收到密报,称李逸与敌方有暗中往来的书信。曹操初时不信,但那密报说得有鼻子有眼,让他又起了疑心。那密报中甚至详细描述了书信的内容和传递的方式,仿佛亲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