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游牧民族趁虚而入

曹操开始大力整顿吏治,严查贪污腐败的官员。在一次巡查中,他发现了一名地方官员私吞赈灾粮款,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曹操大怒,当即下令将其严惩,并追回赃款,重新发放给灾民。他站在公堂之上,严厉地说道:“为官者,当以民为本,若有谁敢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定不轻饶!”百姓们听闻,纷纷拍手称快。

李逸则致力于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他兴办学校,邀请各地的学者前来授课,鼓励年轻人读书明理。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此有了读书的机会,他们对曹操和李逸感恩戴德。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入学,李逸还设立了奖学金,奖励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席卷了部分地区。洪水淹没了农田和村庄,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房屋倒塌,牲畜被冲走,田野一片汪洋。

曹操心急如焚,迅速组织救援。他亲自带领士兵和百姓修筑堤坝,抵御洪水。他身先士卒,扛着沙袋在泥泞中艰难前行,汗水和雨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李逸则负责调配物资,确保灾民有饭吃、有地方住。他四处奔波,联系各地的富商,筹集救灾的钱粮。

在抗洪的过程中,曹操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曹操,传说在附近的山上有一座神庙,只要诚心祈祷,就能平息洪水。曹操虽然不太相信这种传说,但为了安抚百姓的恐慌情绪,还是决定亲自前往神庙祭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来也巧,在曹操祭拜之后,天气逐渐转晴,洪水也慢慢退去。百姓们都认为是曹操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对他更加敬爱。其实,是因为上游的洪水得到了控制,加上天气好转,才使得洪水消退。

经过艰苦的努力,洪灾终于过去。曹操和李逸又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他们组织百姓补种庄稼,修复房屋和道路。曹操还下令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就在这时,朝廷传来旨意,要曹操回京述职。曹操深知这一去京城,不知会面临怎样的局面,但为了国家的稳定,他还是决定前往。

李逸在曹操临行前,说道:“主公,此去京城,务必小心。我会守好这边的一切,等您归来。”曹操拍了拍李逸的肩膀,说道:“吾相信你,若有变故,随机应变。”

曹操带着几名亲信踏上了回京的路途。一路上,他心中忐忑,思考着如何应对朝廷中的种种变数。他深知朝廷中的派系斗争复杂,一些人对他的功绩心怀嫉妒和恐惧。

到了京城,曹操发现朝廷中的气氛异常紧张。一些大臣对他冷嘲热讽,而皇帝对他的态度也颇为微妙。在述职时,曹操详细汇报了地方的治理情况和抗洪救灾的成果,但一些大臣却鸡蛋里挑骨头,指责他行事不当。

曹操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在私下里,他也积极拉拢一些中立的大臣,试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

与此同时,远在地方的李逸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不法之徒趁着曹操不在,妄图煽动百姓闹事,制造混乱。李逸果断采取措施,镇压了这些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