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智取南郡

在庆功宴上,曹操感慨道:“此次胜利,多亏了诸位将士的英勇奋战和同心协力。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众人齐声呼应,誓言追随曹操共图大业。

然而,没过多久,又有消息传来,孙权在撤退途中遭遇敌军埋伏,损失惨重。曹操和李逸听闻,陷入了沉思,不知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和变数。

孙权遭遇埋伏的消息在曹操军中引起了一阵议论,有人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应当趁机追击,一举消灭孙权的势力;也有人觉得其中可能有诈,需谨慎行事。

曹操再次与李逸商议,李逸说道:“主公,此时情况未明,贸然出兵恐中圈套。但若是坐视不理,又恐错失良机。”曹操沉思片刻后决定先派探子深入探查情况。

探子出发后,曹操一边等待消息,一边整顿军队,以防万一。而在等待的过程中,军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连续作战,士兵们疲惫不堪,伤病增多,军中的医疗物资开始短缺。

一位名叫华佗的民间医者听闻曹军的困境,主动前来相助。他带来了自己的草药和医术,日夜不停地为伤病员治疗,使得许多士兵的伤势得到了控制。

与此同时,探子终于带回了消息。原来孙权的埋伏并非偶然,而是他的联盟中有人暗中与其他势力勾结,故意出卖了孙权的行军路线。但此刻孙权虽然损失惨重,却仍有一定的实力,且他已经退守到一处易守难攻的关隘。

曹操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有人主张强攻关隘,也有人认为应当围而不攻,消耗孙权的粮草。李逸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建议派出一支奇兵,绕过关隘,袭击孙坚的后方补给线。

曹操采纳了李逸的建议,精心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执行这个任务。这支部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不仅要穿越险峻的山路,还要躲避敌军的巡逻。

部队的首领陈武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士兵们顽强的意志,终于成功地袭击了孙权的补给线。孙权得知后方补给被断,军心大乱。

曹操见时机成熟,下令对关隘发起总攻。在攻城战中,曹军遭遇了孙权军队的顽强抵抗,双方死伤惨重。但最终曹军还是攻破了关隘,孙权带着残部逃离。

曹操乘胜追击,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在胜利的喜悦中,曹操也没有忘记警惕潜在的威胁。

就在这时,朝廷中又传来了新的旨意,要求曹操回京述职。曹操深知这可能是朝廷对他的猜忌和试探,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李逸进言道:“主公,此时回京,恐凶多吉少。但违抗旨意,又会落下把柄。”曹操思考良久,决定先派使者进京周旋,自己则留在原地巩固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