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只猫

春熙园里,满园的芬芳也掩不住贵妇人之间的暗流涌动。十个里头倒有九个心眼如蜂窝般细密,还各个都是演戏的高手。皇后还没接见完陈家大奶奶冯氏母女,园里便已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等冯氏带着女儿袅袅婷婷地转身,走下台阶,朝着金氏等人走去时,众人脸上堆满了笑容,那笑容里,隐隐透着一丝恭维与献媚。冯氏母女二人,心里别提多满足了。当然,冯氏嫁入京中,有十余年了,过往真的假的涵养如今面上还有。

远处的谢二奶奶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忍不住低声讽刺道:“乌鸦还没变成凤凰呢,这狐狸尾巴就快藏不住了。”

童夫人立刻出声喝止:“欣儿,慎言!你家谢二和陈二可是结义的兄弟。”

谢二奶奶一听,赶忙闭上了嘴,心里却还在嘀咕。谢大奶奶瞧在眼里,也不好说什么。自家这个弟妹,平日里被谢鳞惯坏了,向来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过他俩倒也真是般配。

皇后接见各府夫人时,除了在冯氏母女身上花费的时间稍长些,对其余人倒是雨露均沾,并无偏颇。等到贾敏领着女儿黛玉上前时,已经到了接见的后半段。

贾敏母女恭恭敬敬地向皇后请安施礼,皇后照例询问了一番。不过比起贾敏,她对黛玉的关注明显多了些,她微微抬手,示意黛玉走到近前,而后拉过黛玉的手,眼中满是赞赏,连连赞叹这模样,真是出众,她这么多年,也未曾见过如此出众的女儿家了。

贾敏和黛玉哪敢承受这般赞誉,连忙谦逊回应。

皇后笑着摆了摆手,说没什么,接着又问起黛玉的年岁、读过什么书,平日里喜欢些什么。

其他问题倒还好,可当黛玉说只读过四书时,这话一出,不仅让皇后微微一怔,身后的贤良二妃也不禁面露诧异之色。她们心里暗自思忖,这林家姑娘读的书可真是有些 “歪” 了,莫不是父母不在身边,没教导好的缘故?一时间,对黛玉的态度也淡了几分。

皇后也有些惊讶,原本以为林家姑娘在外祖母膝下,最多也就读读女戒、女德之类的,没想到还是个 “女夫子”。她饶有兴致,便拿了几个宫里教学夫子们常讲的问题来考黛玉。黛玉从方才阶下起,便留了心思,此刻自是懂得藏拙,只是不紧不慢地,用坊间的寻常话语回答。

这一番回答,却让皇后犯了难。她也就是听说过这些问题,哪真去辩经问学?不过见黛玉回答得流利,思维敏捷,便知道这林家姑娘肚子里是有真学问的。

皇后转过头,对着身旁的女儿秋岳公主语重心长地教育起来。秋岳公主面容带着几分古典的韵味,五官搭配得恰到好处,虽算不上倾国倾城,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再加上皇家的教养,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非凡的气质。

她见母亲拿林家姑娘来教育自己,心里顿时有些不忿。瞧这林家姑娘,生得肌肤凝雪、貌若西子,要是学问上还远超众人,那别人还怎么活?世间女子岂不都成了东施?想到这儿,她忍不住开口问黛玉:“你如此聪慧,想必有良师教养,不知是哪些明师?”

黛玉一听,心里犯起了难。若是往浅显里答,敷衍倒还是其次,就怕显得自己骄矜;可往深处答,又不止牵涉到自己。

贾敏见女儿稍有顿足,便立刻替她回道:“回公主殿下的话,之前在扬州,是黛玉父亲教导她。后来他公事繁忙,便请了蒙师。到了京城,就随贾家几位子弟一同上学,读过几天书而已,断断续续的,不成体统,还望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不要见笑。”

皇后配合着往后头走,赞叹道:“原是家学渊源,我竟忘了林大人当年也是探花郎。”

揭过此题,便是正文结束,剩下的都是些尾巴。

贤良二妃对黛玉也是在皇后的前文下发挥。只是良妃心思别致,她注意到黛玉脖颈处戴的一串玉璎珞,忍不住称赞起来:“这玉璎珞,做工精致倒还在其次,关键是这玉质,如此纯正,内府中也少有能比得上的。”

秋岳公主平日里对身外之物不太在意,毕竟世上的好东西她见得多了,哪能一一去留意。听良妃这么一讲,她也好奇地看了过去。可还没等她开口,皇后便用别的话把话题岔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