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疯子在这里

史书上所描述的阴诡谋士,或许都逊色许多,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比起流血来更让人不寒而栗,在这一刻皇帝也只是他手中的棋子。

陆预虽然懒了些,但听完这段故事也能回答自己前头提出的问题了。

完整的皇权和相权从开国以来就没有存在过,太祖是团结多方势力而创建的本朝。

嘉祥帝二十二年的东征本质上就是为了完成进入治天下的阶段,回收被勋贵占据的皇权部分,如果没有意外,那场战事将是勋贵集团最后的辉煌,可惜没有如果。

战事的失败导致原本可以通过灭金夺取巨额利益换取时间,用时间换取和平过渡的方式失败了。

向外索取利益的途径失败导致了原本处于同一战线的双方走向对立,上皇决定通过消灭缮国公这位武勋领头人的方式收回权力。

但由于打倒了缮国公,作为皇权意识的两个组成部分,皇帝和太子也走向了对立,因为皇帝打击缮国公的行为极大损害了太子的威信,激起了其他皇子对于皇位的野心。

于是皇帝只能接着干掉太子,到了这一步,皇帝只需要重新确立一个太子就可以让事件回到原轨了。但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皇帝拒绝了彭城侯为首的朝野推举的忠献亲王,这彻底让事件走向了不可控的方向。

而皇帝的政治信誉也在这次以及上次保龄侯身死的两次事件中彻底破产。

走上不归路的以彭城侯为首的利益团体开始了和皇帝的多年斗法,多方势力牵涉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政局陷入近十年的混乱斗争中,在其中的今上和忠献亲王都显得不重要了。

等到彭城侯身死,按照事件的原本走向,权力将会在继承大统的今上手中实现完整性。

而勋贵集团在经过多年的内斗,领袖和中坚力量都损失殆尽,家族式的培养机制无法再培养出合格的后备力量,今上和士人集团收回权力的过程只会更顺利。

但他们,不,是我们,利用权力交接过程中出现的短暂混沌,用一场半示威半政变的冒险投机创造了一个机会,一个我们可以重新把命运暂时掌握在手中的机会。

但这样做难道没有后患吗?

凡事都是有代价的,有一利必有一患,这点道理是他过世了的父亲教给他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了。

注:为感谢所有书友给予的支持与催更,加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