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张良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张亮不禁感叹,一个人能活成这样,还真是不枉此生了。

那张良为啥这么牛呢?

张亮绞尽脑汁才想起了张良为啥这么牛,好像是他有一个外挂,额,不是,是一本兵书《太公兵法》。

要说这本书是怎么来的?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秦朝始皇帝年间,有那么一天——

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起来!”

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

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

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

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

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怎么样?就这么传奇,就这么惊悚。

张亮望着泥像,不禁感叹,我说为啥有一种想造反的冲动,根原来在这,这妥妥的遗传啊!!

众人得知自己祖宗竟然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的时候,都怔怔的仿佛在做梦般。难以想象,一群靠天吃饭还受压迫的苦哈哈,忽然有一天,得知自己是王侯贵族的后代。这身份,起伏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