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海商的绝境挣扎

只因郑和一直挂着征西大元帅的印,统领远洋水师,所以这帮人告他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去南京提告。

他们都是被击沉走私船船员的家属,他们抓住一条,按大明律,擅闯海禁的,不是个个都是死罪的,那些个普通船员,充其量也就是发配边军,如今许多人至今下落不明,水师要负这个责任。

郑和不予理会,他是中官,即便有了罪责,地方上,哪怕是南京也无权审问他。

而水师隶属南京京营,海上缉私如同作战,哪管敌人是生是死。从来没有听过军队打死了敌人还要受审的。

郑和心里如同明镜一般,海上缉私,从大义上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大明律法规定了商人不得下海经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缉私没收的货物,卖得的钱财,可是一大半进了内帑的口袋。

只要让内帑又富裕起来,他的位置就稳稳当当的,不仅无过,还会有功,打死几个船员算得了什么?再说,朝中还有赵辉会保他。

此时的朝堂上,文官们特别是江南的文官们又开始群起而攻之了。

有的指责郑和越权缉私,应该予以革职。

有的控诉本朝不该让太监领兵,有违祖制。

一时之间,朝堂上又是一片唾沫横飞。弹章中,是字字如刀,直刺太监们的心房。

徐书乔也去了南京,不过他可没有去提告。他去了秦淮河,见了一个人。

“杨公子!请。”徐书乔十分恭敬地将杨稷请上花船,好吃好喝好招待,还有美女陪。

徐书乔主要求杨稷办件事。

就是下海的号票文引,希望杨稷能通过关系,弄一些来。

所谓号票文引,是洪武以来的定制,相当于入海运货的牌照,有了这个号票文引,就可以合法的下海经商。

这个制度来源于明初的海运制度,只有少量的商家能够拿到这个牌照,而且还是运粮北上的号票。现在徐家偷偷摸摸地找到杨稷,就是希望通过他的关系抢先得到交趾号票,就可以在沿海的海商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