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李彦仙便对王延和十来个兄弟讲:“我们去陕州吧,我有一个堂叔父在那里当知州,我们去投奔他,迟早还会和金贼大战一场的!”
众人一听有了去处,均表示赞成。就这样,李彦仙和王延率众人往陕州而去,从平遥到陕州,大约有八百余里,路途还是比较遥远。
但是众人既然心中确定了目标,便感觉到了前行的希望,所以路途虽然遥远,但是大家心中激情满怀,并没有感觉辛苦,而是马不停蹄地向陕州而去。
陕州城知州府内,一个年约五旬左右的老者正在案桌后批阅公文。此老者面容清癯,神态威严,下巴下的山羊胡已然花白。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陕州知州李弥达。
李弥达在此担任知州已然五年多了,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陕州之地民风纯正,人民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之势,他也深受百姓的爱戴和上级的器重。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里,他感觉到心中不宁。为何?原来在一年前,女真金人围困东京汴梁城,他就请求要求上京勤王,但上级没有同意,令他守好陕州城。
后来又听说二帝最终被俘,刚登基的康王赵构根基不稳,他便有些忧心忡忡,北方的大片国土沦为金人之手,他心痛万分。更让他痛苦的是,两位官家被金人掳至北地,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听说刚上任的官家赵构又在召集勤王的部队,李弥达便想着上前线去勤王杀敌,但是他的想法却被他的上级,永兴军路安抚置制使范致虚否决了,依然要求他紧守陕州这个战略要地。
不过,李弥达也知道,陕州属于交通要地,北通河东,南连鄂州,东接洛阳,西控长安,这是兵家必争之地,必须要有得力之人来防守。一旦被金人攻破,那后果就很严重,来自河南和河东之地的金兵便会长驱直入,关中、巴蜀之地就难保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此时,忽然有侍卫来报,说门外有人求见,自称是大人的侄儿李彦仙。李弥达一听“李彦仙”三个字,心中乡情和亲情迸发,急忙对侍卫说:“快快让他进来!”
不多时,侍卫带领两个人进来,其中一人年约三旬左右,另一人年约二旬,两人均是英气勃勃,威武之极。
李弥达一看心中大喜。他一眼就看出来了,三旬左右的那位青年人正是自己的堂侄李彦仙,原来李彦仙的相貌与他的父亲李弥显颇为相似,所以李弥达一眼就看出来了。
李彦仙一见这老者,一眼便认出来是自己的堂叔父李弥达,急忙上前跪倒在地道:“不肖男李彦仙拜见叔父大人!”王延也跟着跪倒在地。
李弥达一看,急忙将二人扶起,请至客堂上茶。李弥达问:“贤侄,何故今日至此,家中情况还好吗?吾有数年未归家乡了!”
李彦仙便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一遍,李弥达得知李彦仙跟着小种经略种师中在河东抗金,不住频频点头称赞。又得知旁边这小将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儿子,不禁肃然起敬。
原来李弥达当年在军中之时,曾到东京汴梁城公干,与王进曾有过一面之交,彼此之间的看法不错,印象很好。
李弥达得知种师中和王进在杀熊岭抗金殉国,不禁眼睛有些湿润。半晌,方才开言道:“种老爷子和王将军为国而死,死得光荣,死得其所,吾辈之楷模也!”
得知李彦仙和王延等人是专门来投靠自己的,不由得心中高兴,他说:“二位贤侄,我这里正缺人才,你们来了正好,就在我这里做个副将吧,陕州城迟早会有一场血战,这一天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