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女娲防御系统规划

“报告将军,这是我们科研所制定的《女娲系统防御规划》”,姬小凡来到林顿将军办公室。

林顿将军接过计划书,仔细翻阅起来。

以下是“女娲防御系统”详细规划:

一、整体架构

1. **分层防御结构**

- **外层预警层**

- 由姬小凡提出,利用一系列高灵敏度的探测器组成。这些探测器分布在地球轨道、太阳系轨道、银河系轨道三层。探测器包括暗物质波动探测器(借鉴之前检测暗物质波动的技术)、引力波异常监测器等。一旦探测到异常的能量波动或者引力波信号,就会立即将信息传送到数界的防御指挥中心。

- 这三层检测就像是女娲防御系统的“眼睛”,时刻警惕着宇宙中的威胁。例如,当多元霸主的力量刚刚进入银河系边缘,其巨大的质量和能量产生的引力波以及暗物质扰动就会被这一层的探测器发现。

- **中层能量护盾层**

- 叶启负责提供能量支持。基于冥古密码的能量实体化功能,构建一个巨大的能量护盾。这个护盾可以吸收宇宙能量,并且转化来袭的能量攻击。

- 护盾的能量来源是冥古密码从指定的宇宙区域吸收的暗物质能量、恒星能量等。例如,当面临多元霸主黑色流体攻击时,护盾能够将激光的能量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储备,或者将其分散到宇宙空间中。

- **内层反击与修复层**

- 由李博士主导设计。这一层包括各种反击武器系统,如量子导弹发射器、高能粒子束武器、核武器等。当外层预警层发现威胁并且中层护盾未能完全抵御时,这些武器将对来袭敌人进行反击。

- 同时,这一层还具备自我修复功能。如果地球表面的防御设施受到破坏,会有自动修复机器人和纳米修复技术迅速修复受损部分。例如,在遭受外星生物的生物能武器攻击后,纳米机器人会迅速修复被破坏的建筑和设备。

二、能量管理与分配

1. **能量收集与存储**

- 叶启利用冥古密码的能力,在地球周围设置多个能量收集点。这些收集点可以从太阳风、星际尘埃中的能量以及暗物质波动中收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