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看向马良,神色温和却又带着几分期许:“季常,那就有劳你走一趟,做这个说客。告诉那些部落,只要他们愿意下山,我们定会全力庇护,还会帮他们学习耕作之术,让他们与我大汉百姓一般无二。”
“没错!” 刘备连忙附和,“军师所言,正是我意。”
马良连忙高声应道:“遵令!”
······
【这时候啊,你要是跟我说,司马懿心里头已经藏着篡权的小九九了,我信!
这老狐狸,心里指不定怎么琢磨呢。
可你要说他有十足的把握篡权,打死我都不信!
当时那情形,换谁都想不到司马懿敢造反,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为啥这么笃定呢?
因为当时曹魏的掌舵人是曹叡啊!
这曹叡,性格上虽说有点小毛病,可绝对是个称职的皇帝,放眼华夏历史,能比他强的,估计也就两成。
曹叡这人,行事沉稳得很,性格刚毅,脑子转得快,决断力那叫一个强。
最关键的是,他把制衡这门艺术玩得贼溜。
刚上位没多久,就把朝政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几个辅政大臣,在他眼里就跟摆设似的。
为了削弱这些大臣的势力,曹叡玩了一手漂亮的 “调虎离山”。
他借着战事频繁,把曹休、曹真和司马懿这三位实力最强的辅政大臣,一次又一次地往边境调。
这三人在都城待的时间少得可怜,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自然就小了。
结果呢,曹休和曹真没扛住这频繁的调动,在太和二年和太和五年先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