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家族和宗族的由来

“多谢二叔公提醒,小侄定会铭记于心。”

说完,便把篮子拿过来,双手恭敬捧着,朝王鸿说道,“这是家里做的豆制品,还有一斤腊肉,望二叔公笑纳!”

见这孩子这么诚心诚意,王鸿便让王景辰接过去,这才注意到了赵泽。

“你旁边这位是?”

“这是我同窗好友,和我家是邻居。私塾李夫子交代学生,这次农忙假回家下地体验种田的不易,他和我一起过来实践的。”

王鸿点点头,这孩子真是难能可贵,可惜为何不是他王家子孙呢!

曾经他有些同窗就瞧不起乡下种田的农民,但他是全族供养出来的,更加体会其中的心酸,可惜时运不济!

哎!时也命也!

“你可有什么想问的?”

想了一下,林向安便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二叔公,我有个疑惑,想问一下。这里居住的王氏族人,是宗族还是家族?”

这个问题林向安其实很困惑,古代的宗族和家族的界限在哪里,是包含关系,还是重合关系?

在华夏宗族已经很少了,但个别地方保留了,不过还是和古代的宗族不太一样。

王鸿倒是愣了一下,万万没想到这孩子会问出这个问题。

不过林向安还真是问对人了,王鸿对这很了解。

“既然你对这感兴趣,不妨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县城是由知县一个人在管理吗?”

不明白宗族怎么和知县扯上了关系,不过林向安思考了片刻,便回答。

“知县要异地当官,表面上,管理县城的是知县。而府衙从上到下其他官吏基本全是本地人,应该是这两个部分人来管理。”

“是也不是!”

王鸿耐心地解释。

“宗族和家族延续下来,经历了三次变化。”

“最开始我理解为宗子宗族制,《左传》中提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也就是嫡长子为大宗,继承父位,称为宗子,余子为小宗。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也就是在宗法制度原则下,又设置了分封制。但春秋礼乐崩坏后,能者居之,宗子宗族制消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个阶段是士族制宗族。汉朝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快速灭亡,是没有分封宗室,皇室失去支持力量才导致快速崩塌。于是汉朝皇族就重建宗族组织,上行下效,也就是士族门阀的出现。当时人才是通过觉察制举荐,加强了宗族和政治的关系,为了争夺有限的察举名额,展开激烈的争斗,经常有一个家族灭了另一个家族的事发生。”

王鸿有条不紊地说道,林向安听的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