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诸葛亮在一起他不这样呢?

如果忌惮权势的话,跟刘备在一起时更该注意仪表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毫无疑问,折服简雍的是诸葛亮杰出的能力与高尚的品德。

全汉末也只有诸葛亮一人能折服简雍!

但现在冒出一个人来,简雍光提到他就十分敬佩。

刘备不由好奇这位“范先生”的能力、品德。

不多时,一名文人打扮,精神抖擞的中年男子进入帐中:“范仲淹见过刘青州!”

刘备轻抬手:“免礼。方才宪和说他否决惩治蛾贼首恶的措施,皆出自你之口,料来你是一位有大才之人。不知,不惩治首恶的话,又该如何对付蛾贼呢?”

范仲淹轻轻拱手,语气铿锵道:“蛾贼在北海国内‘均贫富、分田地’,百姓因而追随。百姓所重,无非土地。”

“主公可令斥候张贴告示于大小村庄,告知百姓占领北海后不会收回土地,百姓与主公没有利益冲突,反抗自然会随时间而消失。”

“战场之事,实为庙堂之事。现在您暂时受挫,并非军人作战不卖力,将领能力不过关,而是未能将恩德施舍于百姓。既如此,暂且等待一些时日,瓦解石达开的力量,而后便可一战破敌。”

“待民心归附时,蛾贼的威胁便与寻常贼匪无异。”

范仲淹的眼睛引起了刘备的注意。

当了一辈子君主,为确保任用人员恰当合适,刘备不断锻炼自己识人的能力,有时仅通过三言两语的试探就能摸清一个人的能力品格,观察对方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情胸怀。

范仲淹说话时,眸中流露出的对百姓的爱护不似作假。

刘备追问,继续探查范仲淹能力:“可百姓的土地大多来自世家豪强,此举会不会激怒地方势力?”

俗话说的好,强龙不压地头蛇。刘备在北海立足未稳,还需当地势力支持。

等外患全部清除后,再对付这些家伙不迟。

范仲淹摇头,安慰道:“青州大可放心。早在分田地之时,蛾贼便与北海大族结怨,大小家族几乎被屠戮干净。”

“哪怕是侥幸留存下来、不得已投靠蛾贼的,族中粮草也被洗劫一空,日夜盼望主公到来,哪里会反抗主公呢?”

“主公可令他们族中德高望重的老者出面,宣传主公仁义,加快百姓对主公的看法的扭转。”

“哪怕他们在赶走蛾贼后心有不满,那时主公已在北海站稳脚跟,轻松便可处理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