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军队乃是正义之师,若能成就大业,这一方百姓乃至整个天下都将受益。”
“华家若能在此时伸出援手,地方上赢得百姓赞誉,向上讨刘青州欢心,必可更上一层楼。”
华老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别说这些大道理,我华家已经多次资助,家底都快被掏空了。”
陈震不紧不慢地回应:“华老,我完全理解您之忧虑。但您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假使主公此次出征获胜,对于那些在关键时刻支持他的家族,必定感恩戴德。”
“反之,若牵兵曹因缺乏粮草兵器而战败,主公对兖州势在必得,十有八九会从北海抽兵。”
“万一被蛾贼瞅准了空子,我军大败,蛾贼们杀回平原,华家又能保存多少家产呢?您应该听说北海东莱还有徐州世家的遭遇了吧。”
华老皱着眉头,陷入沉思。
如果刘备真的对兖州势在必得,甚至会抽走北海兵力,那他就不得不出钱出粮了。
陈震见状,趁热打铁:“而且,主公承诺,待战事结束,定会加倍奉还。华老,还望您能慎重考虑。”
“主公屯田您是知道的,看今年的天气,收成应是不错,届时便能还个大概,明年肯定能全部奉上。”
经过一番思索,华老最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罢了,看在孝起你的面子上,华家就再出一批物资。”
成功说服华家后,陈震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滕家。
滕家家主滕宗谅,为人儒雅豁达,对陈震的到来十分客气。
见面寒暄之后,陈震表明来意:“子京,主公即将兴兵出征兖州,旨在匡扶汉室,救百姓于水火。如今急需粮草兵器,听闻滕家向来深明大义,不知能否施以援手?”
滕宗谅微微点头:“陈先生所言甚是,我滕家世代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岂会不知大义。只是不知需要我滕家提供多少物资?”
陈震欣喜地说道:“滕公高义,滕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粮草兵器,便是对主公最大的支持。您的这份心意,主公必定铭记于心。”
滕宗谅当即表示:“好,我滕家愿意全力支持刘青州,愿为此次出征贡献一份力量。只是,我有一事相求。”
“子京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