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家人后,李老三和何家沟的另外五位战友如约踏上了返回千户所的路程。
有了这一个月的假期,他们不仅见到了阔别三个多月的家人,还解决了家里稻谷入仓的大难题。
现在踏上返回千户所的路程,他们身上的牵挂和担忧也就少了大半。
渡过六七月最热的一个月之后,仁怀守御千户所的操练恢复到了正常的轨迹。
重新恢复训练的他们,先是进行恢复队列训练,之后则是冲刺与砍杀训练。
再之后,则是开始旗队和司阵之间的对打,中间还穿插着个人武艺大比拼。
没办法,冷兵器训练就是要比热武器训练难上不少。
使用热武器的军队,一个长期从事农事劳作的农民,只需要经过三个月短暂的纪律和射击训练,便能成为一支合格的军队。
之后再经过几次血与火的洗礼,便能成为一支强军。
而以冷兵器为主的仁怀守御千户所则不同,他们不仅要训练士兵们的纪律,还要训练他们的体能和刺杀技术,甚至还有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至于为何不全员装备火器,一是老式的三眼铳和鸟铳稳定性太差,二是燧发枪的产量因缺乏好钢和机床,一直提不上去。
更何况,已经生产出来的燧发枪和野战炮,肯定要优先装备御马监直属的几支嫡系军队,之后是京营,再之后是京畿附近的辽东、蓟州、宣府与大同几个边镇。
至于四川的军队,自然要往后靠。
当然,朱由校也不会不管正在西南平叛的朝廷大军,而是督促成都和武昌加造虎蹲炮与弗朗机炮。
至于鸟铳和燧发枪,一是技术含量太高,造出来的质量不过关,二是提防技术泄露,尤其是燧发枪。
在仁怀继续操练了将近一个月后,秦卫明突然接到了来自遵义的调令。
“秦将军,少将军让你们半个月之内赶到遵义与他汇合!”
对于马祥麟的军令,秦翼民自然不敢推诿,“可有少将军或朱尚书的调令?”
信使从怀中小心地取出一张调令和一封书信交给秦卫明道:“有的,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