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遵义城通往湘江东岸凤凰山南麓豁口的上踏水平板石桥(今新华桥所在位置),拆肯定是来不及了,但在上面架设几道拒马和摆放几门弗朗机炮还是很容易的。
在探子将遵义城四周的地形摸得差不多后,安邦彦果断放弃了继续攻打难以攻克的回龙山,改为向东去攻打上踏水平板桥。
虽然石桥上有几道拒马,但比向上仰攻回龙山简单多了,也比进攻其它三个狭窄的豁口也要容易不少。
面对叛匪的军队调动,李仕奇也果断选择了将军力向回龙山东面倾斜。
与此同时,他还从山上派了一部分军队前去支援遵义城东面的湘江西岸阵地。
至于为何不派军下山进攻向东转移阵地的叛匪,因为叛匪的军队和回龙山之间还有一条洛河。
跟官军打了那么多年仗的安邦彦和奢崇明,自然不会犯靠近有大军驻防的回龙山山脚行军的低级错误,给官军从山上冲下来突袭他们的机会。
而李仕奇从回龙山支援湘江西岸阵地,被回龙山遮挡视线的安邦彦和奢崇明,自然是看不到的。
但他们作为打老仗的匪首,不用看也知道官军肯定会向东面派出援军,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
既然选择了遵义城东面的豁口,那就要做好官军守军变化的准备。
安邦彦和奢崇明带着大军来到湘江东岸凤凰山南麓后,刚扎好营,便迫不及待地安排大军向上踏水石桥发起了佯攻。
跟上次进攻回龙山的场景几乎一样,先是永宁军在前面充作先锋,举着盾牌向前发起冲锋,弓箭手则在湘江东岸向湘江西岸的官军阵地发起射击,掩护永宁军渡桥。
官军这边,面对正在朝石桥走来的永宁军,以及湘江东岸不断射来的箭支,果断选择了给予最坚决的回击,双方就这样陷入了短暂的互射之中。
要是箭篓中箭支射完后,立马就近捡起对方射过来的箭支回射回去。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地射了十几轮弓箭后,作为先锋的永宁军终于走到了上踏水石桥的东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