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武曌(十)终成女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基本上将自己完全视作一个傀儡般的存在,对于国家的大小事务,他都毫不犹豫地拱手交给了临朝称制,权势滔天的太后武则天。他不敢有丝毫的僭越之举,生怕触怒了武则天,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李旦的这种选择,既是无奈之举,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在当时武则天的绝对权威之下,反抗或许只会带来更为惨烈的结局。

虽然,李显被废之初,局势一度陷入动荡不安之中。在扬州地区,以徐敬业为首,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来势汹汹的反对武则天的叛乱。徐敬业自恃兵强马壮,企图凭借武力,改变当时的政治格局。

然而,武则天作为一位极具政治智慧和谋略的统治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叛乱,迅速做出了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她调兵遣将,精心部署,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军事指挥和政治驾驭方面的才能。

武则天不仅派遣了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将领率军出征,还在后方积极筹备粮草物资,确保前线军队无后顾之忧。在她的英明指挥下,朝廷军队士气高昂,作战英勇。

很快,这场叛乱就被武则天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所剿灭。叛乱分子的嚣张气焰被彻底扑灭,扬州地区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安宁。

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武则天在面对危机时的果断决策和强大的掌控能力,也为她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内,武则天表面上供着李旦,实则将朝政大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李旦犹如被置于华丽牢笼中的金丝雀,徒有虚名,毫无实际权力。武则天凭借着她的精明强干和果断决绝,对朝廷的大小事务,进行着事无巨细的掌控。

在外,武则天更是积极部署,以雷霆万钧之势,消灭一切胆敢反对自己的势力。她目光敏锐,洞察着各方潜在的威胁,绝不允许有任何力量,动摇她的统治根基。

为了能够人心所向,管住悠悠众口,武则天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她开始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将众多亲信,安排进入朝廷为官。这些人唯武则天马首是瞻,成为她巩固权力的有力臂膀。

同时,武则天深知民众的力量,她利用广开言路,注重民生。通过倾听百姓的呼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试图赢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不仅如此,她还利用广开言路的方法,开创了严格的告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人自危,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因此,延伸出了一套醋吏政治。武则天授意手下醋吏,利用残忍非人的审讯手段,来打压和处决对自己不满的人。这些酷吏手段极其残忍,无所不用其极,制造了无数的冤假错案。

例如,来俊臣发明了种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使得许多无辜之人在极度的痛苦和恐惧中屈打成招,最终含冤而死。这种恐怖的政治氛围,弥漫在当时的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经过武则天这一系列疾风骤雨般的洗牌运动,朝廷上下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般的政治风暴。在这场风暴中,只要是和武则天不是一条心的人,无论其位高权重还是身份低微,都难以逃脱被清洗的命运。

然而,武则天若想要取代李唐王朝,建立属于自己的统治,那些李姓的皇室宗亲,无疑是横亘在她面前最大的阻碍。这些宗亲们,凭借着李唐王朝赋予的尊贵身份和深厚根基,对武则天的野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所以,武则天的政治洗牌运动,便不可避免地,渐渐地开始触及到了李氏皇亲。他们曾经享尽荣华富贵,如今却在武则天的权谋之下,陷入了困境。

有一些皇亲受,到了武则天的严厉整治,被无情地流放至偏远荒凉的异地。在那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失去了曾经的优渥生活,身心饱受折磨,多有暴死者。

比如,某位李姓亲王,曾经在宫廷中备受尊崇,却因忤逆了武则天的意志,被流放到了瘴气弥漫的南方蛮夷之地。

在那里,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终在病痛与绝望中悲惨离世。又有某位郡王,因被诬陷与谋反之事有牵连,不仅被剥夺了爵位,还被驱逐到了西北边陲的荒漠之中,没过多久便客死他乡,令人唏嘘不已。

这时的武则天,已经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如同司马昭之心一般,路人皆知。她那野心勃勃的政治行径,让那些手握重兵、忠心于李唐皇室的诸王们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忧虑。

他们开始对武则天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担心她会对大唐江山造成威胁。这些诸王们深知,如果不采取行动,可能会导致李唐王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