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其后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着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史记·历书》
礼制虽然玄虚,但在古代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乃是皇权和统治的根基。因此,我们往往能够看到,历代王朝在覆灭前朝、建立新朝之后,通常通过废除前朝礼制、制定新朝礼制来表明王朝的更替,彰显新朝统治的正朔。
西汉的情况却较为特殊。一方面,战国以后,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周朝礼制逐渐走向崩溃,并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彻底覆灭,秦始皇虽采用邹衍的“五德始终说”,重新改革确立了秦朝的礼制,但秦朝统治时间实在太短,这套制度没能获得广泛接受。
另一方面,刘邦建立西汉之后,面临的统治形势极为严峻,内有异姓诸侯王不服管教,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再加上民生凋敝、经济凋零,天下形势并不允许刘邦进行大规模的礼制改革,而且忙于巩固统治的高帝刘邦也确实没有那个精力。
因此,刘邦立国之后,只是在叔孙通的辅佐下,参照秦朝礼制,草创了一套西汉的礼制,为此甚至不得不放弃了起兵以来一直尊崇赤色的传统,在服色上以黑色为主、赤色为辅。
到了吕后执政时期,缺乏安全感的吕后,对刘姓诸侯王和功勋集团极力压制,双方关系本就极为紧张,如果贸然推动礼制改革,无疑会加剧双方的矛盾,再加上吕后忙于巩固自身统治权威,因此同样没有能力和精力推动礼制改革。
结果,直到汉文帝即位,西汉立国二十多年以后,随着贾谊上书《论定制度兴礼乐疏》,才第一次有人真正意义上提出了礼制改革。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汉文帝皇位尚不稳固,而当时势力极大的功勋集团本就对贾谊这些新晋大臣极为抵触,再加上礼制改革又触碰到了功勋集团的利益,担心内部生乱的汉文帝,并未予以采纳。
于是,西汉的礼制改革再度搁置,而这一等便又是十余年。
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鲁人公孙臣上书说,“当初秦国获得水德,如今汉朝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按照五德推算汉应当为土德,土德符应乃是黄龙现。因此,应该改正朔、易服色,崇尚黄色”。
汉文帝看过之后,认为其所言有理,于是下诏将此议交给丞相张苍审鉴,此时的张苍不仅是百官之首,开国功臣出身的他,更是功侯们的领袖,改革礼制此等大事,他的意见自然十分重要。
然而,丞相张苍却认为秦朝残暴,且统治时间很短,不算水德,汉朝才是水德的开始,并认定此前汉文帝十二年十二月的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便是汉朝水德符应的表现。而此时汉朝一年之始为冬十月,色外黑内赤,正与德行相应,不需要改变。
张苍与公孙臣之争,不仅是功勋老臣与新晋大臣之争,同时也是两种学说之争。丞相张苍是擅长算术的律算家,而公孙臣却是擅长占候的神仙家,占测符运正是其所长,虽然占候之术玄之又玄,但在那个年代却很有市场。
由于张苍的反对,此事便又搁置了下来。
次年,即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夏,陇西官员上奏,有黄龙现于陇西成纪。此事证实了公孙臣所言,汉文帝于是征召公孙臣为博士,让其负责起草新的礼法制度,张苍则在遭到训斥后,以年老多病为由请退,就此不再上朝。
由于这一年出现了黄龙现身成纪的奇异事件,百姓非但没有受到伤害,而且粮食收成很好,汉文帝遂决定祭祀上帝神灵,为此下诏礼官们讨论制定完备的祭祀礼仪。
官员们上奏,“古代的帝王通常在夏季亲自在郊外祭祀上帝,所以叫作郊祭。”汉文帝采纳建议,于同年四月,在雍州的五畤举行郊祭。
同年,赵人新垣平听说朝廷决定改换礼制后,称自己懂得望气之术,表示自己有关于改正朔服色的事务上奏,并因此得到汉文帝召见。
在对答中,新垣平对汉文帝说,“长安东北有五彩神气,就像人们戴的冠冕一样。有人说东北方是神明居住的地方,西方是神明的坟冢。如今上天有祥瑞降下,应当创建祠庙祭祀上帝,以此来应合祥瑞的符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