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浑邪等降,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卬给县官,县官空虚。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
——《汉书·张汤传》
汉武帝多次出击匈奴,确实取得了一些战果,极大化解了汉朝边境地区的威胁,然而自朝廷征伐闽越开始,由于频繁对外用兵,再加上开辟西南夷道和修筑边郡等大量工程,不仅导致百姓徭役负担极重,国家财政压力也不断增大。
早在元朔六年(前123年)时,汉武帝为了筹措军费,便在有司官员的建议下,下诏允许百姓出钱买爵和以钱免除禁锢,也可以交钱免除盗财贪赃之罪。同时,又设立被称为“武功爵”的“赏官”,公开售卖爵位,明确规定每级十七万钱,共值黄金三十余万斤,而且规定,凡是购买武功爵至“千夫”之人,便可优先被授予实职。
这种公开售卖爵位,且授予买爵者官职的方法,虽然为朝廷筹措了大量钱财,但却使得做官的途径变得多且杂,极大败坏了吏治。然而即便如此,汉武帝仍然坚持采用此法,可见当时朝廷财政紧张到了什么程度。
待到河西之战结束,得知匈奴浑邪王率众归附,汉武帝下令征调车辆两万乘前往迎接,协助其部众完成内迁,然而由于朝廷府库空虚,竟然无钱购买,只能向百姓赊购马匹,以至于百姓怨声载道,更有百姓干脆将家中的马匹藏匿了起来,以致朝廷一时间根本凑不齐足够的马匹车辆。
汉武帝闻讯,以为是长安县令办事不利,一怒之下便要将其问罪斩杀。
右内史作为执掌京师事务的主官,长安县令乃是其下属官员,当听到汉武帝要问罪长安县令后,知道其中内情的右内史汲黯立即起身说道,“长安令无罪,不如陛下将我杀了,老百姓或许可能会交出马匹。”
汲黯素来性格耿直,而且喜好直谏廷诤,常常当面顶撞汉武帝,但偏偏其所说多为正直之言,再加上为人正直,在朝野之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就连深受汉武帝宠信、凭借战功而声望卓着的卫青都对其礼敬三分。因此,汉武帝虽然不喜其时常顶撞自己的行为,甚至多次斥责于她,但却对其所言却往往极为重视。
汉武帝见又是汲黯这个倔老头,实在拿他无可奈何,但也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只得耐着性子听他继续说下去。
汲黯见汉武帝不再发怒,遂将朝廷府库空虚、无钱购买马匹的内情告知了汉武帝,继而说道,“浑邪王背叛其主而投降我朝,朝廷只需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将他们依次接送转运便可,何至于让全国上下骚扰不安,损本国百姓之利而奉承投降的异族呢?”
听了汲黯的解释,汉武帝这才明白,原来府库已经空虚到了这种地步,无奈之下只得采用汲黯的建议,没有继续强行征调车马,同时开始与近臣商议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
转年来到元狩三年(前120年),崤山以东地区又接连遭灾,先是十几个郡国在四月遭受了冰雹的侵袭,夏秋之际又有大片地区遭遇严重水患,以致百姓陷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境地,汉武帝得到奏报,连忙派出多路使者,传诏各地郡县和封国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而,由于多年来朝廷消耗太过严重,即便各郡县将府库搬空,却仍然不敷使用。
汉武帝闻之,又下诏征集各地富豪、各级官吏和地方富户的钱粮,并承诺凡是借钱粮给贫苦灾民的,只需要将姓名上报朝廷,朝廷将按照所献钱粮的多寡予以奖赏。然而即便如此,却只能缓解饿殍遍野的境况,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灾情。
为了彻底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汉武帝最终决定将灾民们迁徙到了函谷关以西、朔方郡以南的新秦中地区,沿途所需衣服、食物全部由官府供给,此后数年的粮种、耕具亦由官府提供,并由朝廷派遣使者对这些百姓进行分区管理。于是,多达七十万口的灾民纷纷在朝廷使者的带领下,一路步履蹒跚的向西迁徙,朝廷为此耗费钱财数以亿计,以致本就空虚无比的府库更加雪上加霜,这与经历了“文景之治”后,“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景象,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浑邪王率众归汉,河西地区尽成西汉领土,匈奴从西北部对汉朝的压力骤减,陇西、北地、上郡一带的外族入侵现象日益减少。于是,汉武帝下诏将以上三郡的屯戍部队裁撤一半,以减少朝廷的财政支出和百姓的徭役负担。
当初,汉武帝在攻打匈奴时,便有河南人卜式多次上书,表示愿意捐献一半家产给朝廷用作军资,汉武帝感到十分奇怪,平日里那些地方豪强,想要从他们手中掏出一个钱币都十分困难,何曾有过这种主动送钱给国家之人,于是便派使者去询问卜式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