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八月初九,洪承撰、祖思二人与杨振就一系列问题暂时达成一致之后,离开了盖州城,前往清河口乘船南下。
他们将在杨振妻弟仇必勇的继续陪同之下,带着杨振的手书,前往金州湾,去跟张得贵等人商谈采买军火有关事宜。
杨振提出的条件不多,除了前面已经提出的三条,最后在明面上只加了两条。
一个是停战后,蓟辽督师府和辽西方面要保证金海镇现状不变,朝廷不在新收复地区设州府,派文官。
另一个是,全面停战议和只针对清虏本部,暂不包含高丽半岛和边外的蒙古部落,而且辽西兵马要继续对边外蒙古部落作战。
这些之所以说是明面上的,是因为在祖思独自求见杨振的时候,杨振向他提出了共享其情报渠道的要求。
祖思不肯答应共享全部渠道,但给杨振写下了一个三人名单,只说这三人脚踩两只船,可以设法联络利用。
至于怎么联络利用,就要杨振这边自己去想办法了。
毕竟祖思他们在广宁反正后,回归辽西已经相当久了,加上现在清虏那边也正新旧更替,他自己都不清楚名单上的人还在不在原来的位置上。
对此,杨振也没有强人所难,只是收下了名单,以备将来万一之用。
当然了,对于杨振一系列明面上的条件,洪承撰一开始不肯答应,但在祖思的态度先一步软化松动之后,他也选了退让。
不过洪承撰和祖思也拿着新增的两个条件,与杨振谈了采购金海镇弹药军火的事宜。
辽西方面以前从金海镇采购的火器,在两个多月前曹文诏、白广恩等人大败喀喇沁部落骑兵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曹变蛟、白广恩以及桑噶尔赛等人将战场实情各自上报之后,不论是洪承畴,还是祖大寿,都希望从杨振这边采购更多的新式火器。
而为了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作战,杨振也答应了。
但是同时杨振也要求他们拿马匹和其他物资,比如从喀喇沁人那里缴获的毛皮牛羊之类的东西折价来换。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杨振这边需要大批战马、牛羊和毛皮等物资,其次是他要避免这些物资被辽西方面高价卖给与他们对峙的清虏。
正常来说,洪承畴这个人不会干这种事情,但是辽西方面很多将领,对此可是熟门熟路毫无底线。
有鉴于此,他虽然知道后方弹药生产供应已略有紧张,但还是写了个条子,叫张得贵想办法匀出一批单兵火器。
当然,杨振做了这么多,也不全是虚与委蛇,或者浪费时间。
议和这种策略说起来不好听,但是用起来自有它的效果。
多尔衮想用这个策略为他自己争取时间,其实杨振也一样。
起码从五月开始私下接触打出“议和牌”之后,杨振这边在新收复地区的移民屯垦事业,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