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善用道义,口嗨与实干的区别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进行一场战争,政治上是否有利,道义上是否有理,是非常重要的!而袁绍的亏,首先就亏在这个地方上!

可以说政治上失义、道义上失理、战略上失策,是他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袁绍毕竟兵多将广,认为政治上的失利可以通过军事上的得利来挽救回来,但是他错了,所以最后他走向了失败。

但到了火烧乌巢袁绍军粮草之时,曹操又抛弃了道义,用了偷袭之计,但就是这样才能加速取得战事的胜利,不让局势再次反转,

道义、仁义在武帝手中便只是工具,在合适时用,不合适时丢弃,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几百年的时间,

当国家社稷处于无秩序状态时期,往往也是最考验人性和道德的时候。虽然春秋时期诸侯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很讲究道德原则的,毕竟周礼两百多年的影响也不是可以肆意践踏的,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就不同了,诸侯们逐渐舍弃了道德主义,而转为实用主义,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而其始作俑者就是秦国,可以说秦国的崛起伴随的是道德的沦丧。

这一切要从商鞅变法说起。商鞅变法确实顺应了封建社会发展的趋势,使秦国一跃而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

但商鞅变法过度强调实用主义,忽略了道德主义,从长远看,对社会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而经过商鞅变法思想洗礼的秦国,就逐渐蜕化成一个只求利益无视道义的虎狼之国。

破坏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战争法则。公元前340年,秦孝公派商鞅讨伐魏国,魏国大将魏昂领兵御敌。

由于商鞅曾在魏国为官,所以与魏昂是旧交,商鞅乃施一计,以会盟的名义把魏昂骗到秦营扣押起来。

魏军没有了主将顿时大乱,遂被商鞅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