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给个面子

在蔡京和宋义的带领下,以及赵佶殷殷期盼的目光中,宋国群臣踊跃捐献,最可恨的是户部尚书不知从哪,拿了纸笔直接记录了起来。

说要刻石立碑,流传于后世,也不妨是件美谈。

一开始不少人都抱着给皇帝个面子,意思意思,反正除了朝臣不会有人知道,可户部尚书这一手,这下让所有人都不淡定了,刻石立碑?还要流传后世?

这要捐的少了,不是给子孙后代的脸上抹黑?而且传扬出去,不知会被多少人骂。

这使得不少人,暗恨户部多事,又把捐献的数额往上提了提,既然要花了钱,自然想要榜上有名。

原本庄重的议事大殿,现在直接成了大型捐款现场,户部尚书不得不又一次的提高嗓音道:“一个个来,不要挤,都有份。”

众人不敢记恨带头的蔡京与宋义,却记恨上户部尚书,若不是他说什么刻石立碑,大家最多也就意思一下,结果倒好,成了恶性竞争,都在比谁捐的多。

最后户部汇总,此次群臣共捐献了三百五十四万贯钱,粮一百五十万石,这钱多的让户部的官员连连咂舌,虽然与童贯要的数目还有些差距,但也足够武装二十万人了。

赵佶坐在龙椅上看着群臣踊跃捐款,内心激动不已,什么叫大治?什么叫上下一心,这就是啊!历史上有哪个君王的臣子,能如同他赵佶的臣子一般,为了国家北伐,收复汉人旧地,捐献家产?

群臣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看的赵佶,一阵感动,大手一挥道:“朕给凑个整,内库也拿六万贯,凑满三百六十贯。”

户部的官员一阵唏嘘,皇帝说凑整,让他们好一阵激动,以为皇帝是要凑四百万贯,结果没想到凑的是尾数的整啊!

“官家仁慈。”

赵佶一时间感慨良多,大宋有如此多良臣,何愁四海不平,燕云收不回来?

蔡攸还是走早了,这君臣上下一心的场面就该让他看看。

户部尚书看着手中的账本,手都在颤抖,简直不敢相信,他手里握着小半个国库,他知道这群朝臣有钱,但也没想到会如此有钱。

除了几个蔡京童贯的死党,捐出了全部的家产,余下的那些人,估计连他们家产中的1/10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