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忍不住在众人身上扫视,若是将他们都抄了,那岂不是富可敌国?
但也只能想想,即使是皇帝也不敢如此行事,可惜这么捞钱的法子,只能用这一次。
有了这些额外的钱粮,供童贯再继续打上三个月问题不大,甚至可能还有结余。
然而这笔突来的横财,让不少人都眼冒金光,若是能从中捞上一笔,必然是富得流油。
不少人都眼热的看着户部尚书手中的小册子,在思索如何能分一杯羹。
工部尚书首先上前道:“这些钱粮,就放在我工部吧!刚好,我工部打造器具,就不用再去户部支取了,能节省不少时间。”
户部尚书直接将小册子塞进怀中道:“钱粮还是放在我户部,才不会让人说闲话,就不劳烦工部插手了,工部只需按时定量的打造好器具,不耽误太师北伐才是正理。
待我们收拢粮食后,自会给太师送去,至于刀兵,我们还是按照往常来,一柄刀有一柄刀的价钱,不过国难时刻,价格肯定要低上不少,就按照先前的一半吧!”
户部尚书的本意,是不愿从工部采购的。
按照户部的计算,工部打造的成本应该比民间低很多的,宋国虽然主要是已收钱作为赋税的根源,但例如铁矿之类的,也只能用实物折算。
朝廷不可能将大量铁矿流向民间。
而大规模炼铁,打造,以及工部豢养的一大批熟练工,他们成本与制作器具的质量应该远低于民间。
而事实上朝廷打造器具的成本,不比民间低,做工上也没有民间的细致,而制作的时间也比民间的长。
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按照户部尚书的意思,能从民间采购,就绝不会向工部下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