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袁熙末路

建安八年七月,乌桓三王,峭王苏仆延,汗鲁王乌延,单于楼班,归顺大汉。

此为正式归顺,并非依附。

三人先登记为汉籍,又一边征兵,一边将所有乌桓之民皆更入汉籍。

王垕以鲜于银为右北平太守,领本部兵马协助登记、迁民。

七日后,登记迁民十四万七千六百二十六人,加原本右北平汉民十二万余,右北平总人口竟不到三十万。

之所以要在此时大张旗鼓如此,王垕便是想要让消息传往上谷郡。

当然,在此之前,他允许苏仆延先将消息传给上谷乌桓首领能臣氐。

至于能臣氐如何在夹缝中求存,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了。

反正上谷三方势力,绝对会有一番大乱,这才是王垕要看到的结果。

乱中取利。

而且根据王垕分析,能臣氐走投无路之下,反而极有可能会主动作乱,要不就攻伐鲜卑,先下手为强,将功作为投名状,迎自己入上谷郡。

要不就悄然打开居庸关,开上谷郡门户,让他可以长驱直入。

数日后,迁民,征兵完成,乌延领兵一万五,苏仆延领军一万,楼班领兵八千,总领兵马三万三千骑,北向塞外,封堵上谷长城。

此时能臣氐也收到了密信,他万万没想到,楼班等三王,竟然会悄无声息便投了。

不是依附,是真正归顺!

以后他们就属于王垕私兵。

这叫他如何自处?

“不好!此事不过迟一两日,必将传至上谷郡,那时鲜卑必对我出手!”

能臣氐细思之下,发现至此时,天下竟已无自己容身之地。

三王这一投,便直接将整个乌桓置于东胡各族对立一侧,再无周旋余地。

从袁氏角度来说,不管自己如何做,他们都会选择助鲜卑来剿灭自己。

那时,不管自己愿不愿意,都成了袁氏之敌,成了袁氏卧榻之侧的隐患,不得不除。

“不行!不可坐以待毙!一旦消息传入上谷郡,我将死无葬身之地。”

“袁氏也好,鲜卑也罢,若非当初不是因为袁绍拥四州之地,实力强大,我等又怎会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