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滕胤再次拱手言道:“既已确定丧事从简,那么接下来还请诸位一同商讨一下陛下的庙号和谥号吧。”
诸葛恪拱手作揖,面色郑重地说道:“关于此事,在下早已深思熟虑。陛下作为我大吴的开国之君,其功勋卓着、德高望重,庙号理应为太祖,方能彰显其奠基立业之功;而谥号嘛,以陛下这一生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来看,称之为‘大皇帝’实至名归。”说罢,他微微低下头,目光闪烁不定,似乎隐藏着什么难以言表的心绪。其实,诸葛恪之所以会提出这般尊崇至极的庙号与谥号,乃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对于孙权存有一份愧疚之情。
此时,步皇后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步骘,轻声问道:“不知丞相对此可有不同意见?”步骘连忙躬身行礼,恭敬地回答道:“回娘娘,微臣并无任何异议。”得到步骘肯定的答复后,众人皆知这件事情算是商讨已定。
只见诸葛恪向步皇后暗暗递去一个眼色,步皇后心领神会地点点头,随即从身旁取出一个精致的木制长盒。她小心翼翼地捧着盒子,缓缓走到滕胤面前,将其递过去,并柔声说道:“此乃陛下临终之前交予本宫保管之物,乃是遗诏。还请太常大人在丧仪之上当着众人之面,郑重宣读。”说完,她转过头来,再次望向步骘,询问道:“丞相大人,您可要先查看一下陛下的遗诏吗?”步骘深知其中必有深意,赶忙摇头摆手,诚惶诚恐地答道:“娘娘,既是陛下临终前所做的安排,微臣怎敢贸然僭越,私自过目呢?一切谨遵旨意便是。”
太常滕胤领命之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着手操办相关事宜。不多时,整个皇宫便被白色所笼罩,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肃穆与哀伤。宫人们皆身着缟素,面色凝重地朝着那座临时为孙权停放灵柩的大殿缓缓走去。
孙权生前众多的后宫嫔妃们此刻早已泣不成声,悲痛欲绝,一个个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尤其是那些平日里深受孙权宠爱的妃子,更是伤心到几乎无法站立,只能依靠身旁宫女的搀扶才能勉强前行。而太子孙亮和他的兄长琅琊王孙休,则站在最前列,他们望着父亲的灵柩,泪水如决堤之水般不断涌出,心中的悲伤难以言表。
小主,
次日,满朝文武大臣也纷纷赶来,齐聚于大殿之中,共同参与这场庄重的举哀仪式。待众人就位之后,现场气氛愈发沉重压抑,只闻得阵阵呜咽之声此起彼伏。
待到举哀仪式结束,一直沉默不语的皇后步练师终于开口说话了。只见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声音略微颤抖地对着在场众人说道:“大行皇帝不幸身患重病,缠绵病榻多日最终还是离我们而去,早早地抛弃了他的子民。此乃我大吴最为惨痛之事!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行皇帝在临终之前,曾经留下一份至关重要的遗诏。如今,有请太常滕胤大人为我们宣读这份遗诏。”说罢,步练师微微侧身,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滕胤。
滕胤听闻此言,赶忙上前一步。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木盒,而后又从腰间拔出一把锋利的小刀,轻轻地撬动着盒盖上那把小巧玲珑的铜锁。随着“咔嗒”一声轻响,铜锁应声而开。滕胤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盒盖,从中取出那份承载着孙权最后心愿的遗诏,展开之后,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大声宣读起来……
“朕蒙上天庇佑承继大统,建立大吴。不幸突然染疾以至沉疴,今已行将不起。皇太子孙亮,天资聪颖,深肖朕躬,必能克继大统,特命太子于朕身后继承皇位。前将军、太子少傅、中领军、录尚书事、都督内外军事、富春侯诸葛恪名门之后,乃朝廷栋梁之材,特命为托孤之臣辅政于太子,太子亲政前国政皆由辅臣裁夺。为表庄重及辅臣权威,特赐先皇御用国宝古锭刀为信物,此刀有上斩昏君下诛奸贼之权,望众臣体会朕心,尽心辅佐太子及辅臣,尔其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