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率领着一众随从,马不停蹄地朝着南方荆州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穿越了山川河流,历经风雨,终于抵达了刘禅的出生地——新野县。此时天色已晚,疲惫不堪的众人决定在此处歇息一宿,待养精蓄锐之后再继续前行。
夜已深,万籁俱寂,刘禅躺在榻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忽然间,他想到此处距离诸葛亮长期居住的隆中并不遥远,然而自己竟然从未有机会前往拜访。一念及此,刘禅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亲自去瞻仰一下这位智慧超群、鞠躬尽瘁的贤臣故地。
第二天一大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房间里,刘禅匆匆起身,唤来了马谡,并吩咐道:“马谡啊,速速去准备一些香烛祭品,明日我们要前往隆中的诸葛亮祠祭拜。”马谡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将所需之物筹备齐全。
次日清晨,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刘禅轻装简行,只带着夏侯忠、文云、马谡、陈寿以及四名羽林将军,悄悄地踏上了前往隆中的道路。一路上,众人都保持着安静,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祥和之地。
约莫行进了半个时辰左右,一座古朴典雅的牌坊出现在眼前,上面刻着三个大字——古隆中。走进牌坊,视野顿时开阔起来,只见这里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溪流潺潺,鸟语花香,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刘禅不禁放慢了马步,缓缓欣赏着这迷人的风光。
正当刘禅沉醉于美景之中时,忽然瞧见远处田中有一位老者正在辛勤耕耘。他赶忙催马上前,恭敬地问道:“敢问老人家,先相国的祠位于何处呀?”那位老者抬起头,微笑着打量了一番刘禅等人,然后说道:“原来诸位也是前来拜祭相国大人的。沿着这条道路一直向东行走,不久便能看到一座名为卧龙岗的小山丘,相国的祠就在那里啦。”刘禅闻言,连忙拱手向老者道谢,随后带领众人按照指引朝东边走去。
继续向前行进不多久,一座庄严肃穆的祠宇便映入眼帘。远远望去,那建筑气势恢宏,周围绿树环绕,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刘禅心中暗想:“想必此处便是诸葛丞相的祠庙了吧?”怀着满心的敬畏之情,刘禅连忙翻身下马,决定亲自步行前往。
当他走到祠庙正门前时,抬头一看,果然见到一块巨大的匾额高悬其上,上面庄重地题写着几个大字——“大汉太师相国忠武王诸葛亮祠”。刘禅不禁肃然起敬,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凝视着这块匾额,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诸葛亮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豪迈气概。
稍作停顿后,刘禅迈着庄重的步伐缓缓走进祠庙。穿过一个小巧精致的庭院,一座宏伟的享殿出现在眼前。步入殿内,一尊栩栩如生的诸葛亮神像赫然入目。然而,与其他地方所见的神像有所不同的是,这座神像中的诸葛亮显得颇为年轻。只见他手持羽扇,目光炯炯有神,英气逼人。
经马谡一番打听才知晓,原来这尊神像是依据当地百姓对诸葛亮早年躬耕陇亩时期的记忆所雕刻而成的,展现的正是他那时风华正茂的模样。神像前方设有一张供桌,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供品,琳琅满目,散发着阵阵香气。
刘禅恭恭敬敬地从侍从手中接过已经点燃的三根清香,双手捧着,小心翼翼地向着神像走去。站定之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毕恭毕敬地对着神像拜了三拜。
紧接着,只见他缓缓地弯下腰来,动作轻柔得仿佛生怕惊扰到什么一般。他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将三支清香稳稳地插入了香炉之中。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刘禅没有丝毫的迟疑与犹豫。他双膝跪地,神情庄重而肃穆,以一种无比虔诚的姿态,郑重其事地朝着眼前庄严肃穆的神像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每一记磕头都是那样的用力,似乎要把内心深处所有的情感都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出来。
当他磕完最后一个头时,缓缓抬起头来。此时,人们可以看到他那双原本明亮的眼眸此刻已经被泪水所浸润,变得通红且湿润。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顺着他那略显憔悴的脸颊不停地流淌而下,一滴接着一滴,很快便打湿了他身前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