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上,众多好奇的百姓们瞧见皇帝出行,纷纷簇拥而来,浩浩荡荡地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刘禅漫步其中,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之前有人提及的诸葛均来。想来诸葛均出任和州牧一职至今已有不少日子了,该把他调回京师了。于是刘禅稍稍侧过头去,对着紧跟在身旁的马谡轻声说道:“幼常啊,待你返回京城之后,速速替朕传达一道诏令。命和州牧诸葛均即刻回京,担任右都御史之职。”
马谡听闻圣上所言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他迅速地双手抱拳,躬身行礼,高声回应道:“微臣谨遵圣命!待微臣返回之后,即草拟圣旨然后飞马报到长安。”
他的话语刚刚落下,就见马谡一脸郑重其事的表情,用力地点了点头。
没过多久,一行人便抵达了诸葛亮的故居所在之处。这里是一座规模并不算大的院落,一眼望去给人一种清幽素雅之感。在这座小院的正门口上方,高悬着一块木质的匾额,其上题写着“诸葛亮故居”这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众人迈步走进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巧玲珑的院子。穿过这个院子继续往里走,可以看到里面整齐排列着一组房屋,这些房屋呈现出长条形状。此时,旁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来,热情地为大家介绍起这座故居的布局情况。
按照老者所说,位于左手边第一间屋子便是客厅,其后依次分布着诸葛亮本人、诸葛均以及他们两位姐姐各自的卧室。而这间被称为客厅的房间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守静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刘禅信步踏入了这间面积不算太大的客厅之中。一进入其中,最先吸引他目光的便是那副高高悬挂在客厅中央位置的对联。这幅对联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上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几个大字,落款处赫然正是诸葛亮的亲笔手书。
刘禅缓缓走到那副对联前,目光专注地凝视着它。尽管他已将此对联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每一次观赏仍会被其深深吸引。这幅字的墨色浓郁如夜,笔画流畅似行云流水,每个字仿佛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韵味。
回想当年诸葛亮题写这幅字时,尚处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才情横溢,笔下的文字自然也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刚健的笔力。那苍劲有力的笔法犹如利剑出鞘,锋芒毕露;又如高山峻岭,巍峨耸立。
刘禅轻轻挥手示意众人暂时离开,待客厅内只剩下他一人后,便席地而坐于中央。他闭上眼睛,思绪开始飘飞,往昔的种种回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想起了与诸葛亮一同商议军国大事的场景,想起了诸葛亮对他的谆谆教诲,更想起了那些共度的艰难岁月……
此刻,刘禅的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眼前这幅对联不仅是一幅书法佳作,更是诸葛亮智慧与精神的象征。在这片寂静之中,他静静地感受着那份传承下来的力量,并暗暗下定决心要继承先父刘备和相父诸葛亮的遗志,努力治理国家,让大汉江山永固昌盛。
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很多过往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