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来看,杜布自认为对“阴阳五行之道”、“物群之道”和“感官之道”这三类了解颇深,而对于“职用之道”、特别是“人伦之道”涉及有限。
至于对“虚实之道”的掌握,则在二者之间。
以上情形,当然与杜布长期与五弟杜五花、六弟杜小白一起修炼和探究,缺乏与外界的深入广泛地接触有关。
杜布觉得,自己在与人或物的接触上,甚至连杜五花都比不了,因为他曾有过“京·奇奇”的难得经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方面,杜布认为,自己较快地“悟道”。
虽然觉得自己未能了解和掌握许多其他的道,但就是这种“不知”,恰好就是“知”的表现。
而自己较快地“悟道”,同样与修炼和探究,缺乏与外界的深入广泛地接触的经历有关,其中当然也不能排除“牛厄智”乃至其他异宝的助益。
——
对于“道”的东西,俩兄弟交流了许多。
杜布的修为和见识远甚于杜五花,后者感觉有些头大。
但杜布对“道”的谈论,还在继续。
杜布觉得,自己所构建的主要是关于各种生命的“生灭之道”。
但何谓“生命”?
这番天地有没有生命?
杜布觉得,任何可见、可闻、可听、可尝、可以触摸之物,皆属于可感之物。
而任何可感之物,皆有生有灭。
风、火、水、电等作为可感之物应当有生命,否则不会连凡人也会说“电光石火”、“白驹过隙”之类的话语。
沧海、大山、沼泽、石头乃至星球等,同样属于可感之物,同样应当具有生命,否则不会连凡人也会说“沧海桑田”、“高岸深谷”和“天翻地覆”等之类的话语。
而由此来看,自己所想的“生灭之道”,如果从“天地灵”三才来看,应当包括包括人类、灵植、灵虫、灵鱼、灵禽和灵兽等在内的“灵之生灭”大道,包括各个星球及更广袤的星空在内的“天之生灭”大道,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包括沧海、桑田、高岸、深谷、丘陵、平原、水、火、风、雷、电等物的“地之生灭”大道。
——
在凡人世界中,“天地人”才能全称“三才”,但在杜布看来,在修士世界内,“人”类只量“灵”的一部分。
过于看重人类自己,对人类修士无益,对于其他的灵植、灵虫、灵鱼、灵禽和灵兽等亦属于无益。
在“天地灵”三才共同构建的“生灭之道”中,应当包括空间、时间和因果这三者。
杜布猜测,“空间”非物之本身,涉及物之所处,同时又能为“虚眼”所见。
对于“储物袋”,修士界一直在使用,但对其来源却不甚明了。
张开“虚眼”,可以看到,储物袋由一种可名为“空灵玉”的灵料所构成。
它可以由肉眼、灵眼或法眼看到,但只有“虚眼”才能看到,“空灵玉”中本身包含了一方被切割的空间。
——
利用“空灵玉”自带的延展性,将其与其他的灵料相结合,并且延展成袋子的模样,那么它就构成了储物袋。
相似地,“储物戒”或“储物手环”等都可用此方式加以炼制而成。
当“空灵玉”品阶越高,其延展性越强,里面的空间就越广泛,可能容纳的东西就越多。
这些在炼器领域属于基本的功夫。
杜布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但亲耳听到、亲眼见过和亲自阅读过的有关事例还是不少,虽然它们大部分是碎片化的和不经意得来的。
杜布猜测,不要说自己曾拥有的得自方烹云父子的储物袋,就是那“牛厄智”所使用的“空灵玉”就极其不凡、超过自己现在的预料范围,更不要说“空也手镯”所带的空间了。
——
杜布还猜测,由于万物莫不有对,既然存在有空间延展作用的“空灵玉”,那么肯定也存在具有空间压缩作用的“缩灵玉”,即它能在将较大的空间压缩到较小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