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薛九歌回忆录1

小主,

——

通过“虔信杯”,可以孕育“虔信微菌”。

而接受了“虔信微菌”,那么就能让被“虔信微菌”寄生的宿主形成对自己的信,并且是虔诚的信。

而虔诚的信是“神道”修炼的本征,因为“神道”本身就强调信仰、虔诚和捐献。

而其中的所谓信仰,就是你要相信自己的幸福与快乐是因为那神的赐福。

因此,神是我们的医治。

神是我们的健康。

神是我们的能力。

神是我们的生命。

神是我们的快乐。

神是我们的复活。

——

由此可见,即使通过“虔信微菌”,形成了“神”与信徒之间的联系,也必须要求“神”这位庇护者给予医疗、健康、饮食、居住、生命、快乐或复活等,从而赢得信徒们的虔信。

信徒们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获得医疗、健康、饮食、居住、生命、快乐或复活等有关的庇护,那么其虔信程度就可能越高。

因此,为了赢得寄生者的虔信,顾家族长顾德拜立刻地给予了其寄生对象——哦,不,其信徒——以满足。

“神啊,给我柴火吧!”

在拿到“虔信杯”,有了“虔信微菌”,并且有了第一位信徒的时候,刚刚接触“神道”的婴元高阶修士、顾家族长顾德拜准备给予其满足,并且作为条件,要求其一天祈祷三次,并且将自己的“神迹”转告给其他人。

然后,向其祈祷的凡人获得了柴火。

这位凡人很高兴,在一天祈祷三次后,将“神迹”告诉了邻居。

这位邻居家里的牛走丢了。

“神啊,给我把丢失的牛找回来吧!”

然后,向其祈祷的凡人找回了丢失的牛。

这位找回牛的凡人同样很高兴,在一天祈祷三次后,又告诉了另一位邻居。

这一位邻居家里有人病重,亦向“神”进行了祈祷,同样获得了积极的回应。

于是,在一天祈祷三次后,这位家里病患得到了医治的信徒告诉了其从事商业活动的亲戚,这位亲戚正与其他人在打官司,并且为此而很焦头烂额。

“神啊,让我早日结束这声官司,并且让我记得干脆利落吧!”

他的愿望亦很快得到了满足。

——

随着口碑的提升,自己的信徒越来越多。

向自己提出的请求千奇百怪。

这是因为凡人的事情是极其繁杂的,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如农耕、牲畜、家禽的越界,家里人的生老病死,与邻里、顾客、生意伙伴、官府等的纠葛等等。

而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凡人们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欲望。

他们身体想一直好,麻烦事想一起少,有病想不花钱就恢复健康,家里想要积累得越来越多的财宝。

希望能持续地保持快乐。

哪怕是死了也能够复活,如此等等。

如果凡人的期盼能得到满足,凡是期望只要想象就能实现,那么“神”就构成了凡人们予取予夺或者说薅羊毛的对象。

顾德拜甚至有了想辞职——哦,错了,——罢手不干的想法。

当然,这一想法很快又被顾德拜自己扼杀了。

因为这“虔信杯”自己得之不易,因为它是自己所能提到的延长寿命的唯一可行的手段。

——

为此,当然就要组织人手,开办宗庙,培训教派人员。

于是,那位祈求柴火的凡人在自己的点化下,组建了“道一教”;那位找回牛者,组建了“儒犬宗”;希望早日并且干脆利落地赢得官司的商人,则组建了“克罗斯教”;至于为家人健康祈福者,则为“博乐德教”的创立者。

这些教派就是自己的使者。

祈求柴火的凡人、找回牛者、希望早日并且干脆利落地赢得官司的商人、以及为家人健康祈福者等人,则成了自己那行走于人世间的“天使”。

他们兜售各种理念,帮助人们心情平和,并且帮助解决一些麻烦。

——

信徒不能将力所能及并且必须力所能及的事情推诿给“神”,否则那就是对神的亵渎。

人们不能只是索求于神,而不给神以回报。

那样就不是真信徒,而是伪信徒。

而真信徒要相信神,依靠神,保持其信仰的虔诚。

而信仰越虔诚,那么就越需要捐献。

这倒不是说神依赖于凡人们的打捐献而活着,而是神想以此考验信徒,并且考验信徒的虔诚与否。

那么,信徒们捐献什么呢?

“神啊,你要我的牛羊,我捐献给你。”

“神啊,你要我的米面,我捐献给你。”

“神啊,你要我的家财,我捐献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