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父子对话

傅有德读书虽不多,历朝开创之事还是知道的,“他不是很仁慈吗!最后搞了个‘杯酒释兵权’,手下一班人算是得了善终。”

傅忠:“他不是仁慈,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傅友德:“那你跟为父讲讲,他有怎样的苦衷。”

傅忠:“他不敢做到天怒人怨的地步。对外,他抢了孤儿寡母的天下;对内,若再残杀功臣,那就里外不是人了。到此地步,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他怎么坐得稳将山。”

“就算这样,不是还有酒醉错斩了郑子明那一回事嘛。“

”这个郑子明,是当时与柴荣、赵匡胤三人结义之人。赵匡胤能抢柴荣的江山,郑子明就不能抢赵匡胤的江山吗,所以,他必须死,因为他的威胁最大。”

”以后的岁月,赵匡胤为了维护他强抢过来的江山,将将领的地位一贬再贬,形成了一个军事上极弱的朝代,被金、元打得找不着北,将汉人的江山送给了蒙元。“

傅友德‘咦’的一个长声:“儿子你长进了,只是你想多了,现如今的形势不能拿赵宋开朝来做比喻,就算太子身体有恙,不是还有秦王、晋王、燕王嘛。“

”尤其燕王朱棣,龙行虎步,最像皇上。皇上肯定会选燕王继承大位,不会出现孤儿寡母的局面。”

傅钟一愣,是呀,朱允炆即位是十几年后的事,傅友德如何能知道。“假如皇上为了万世一系,选了皇孙朱允炆怎么办。”

傅友德只想到,若是太子不幸,夺嫡会在几个皇子中发生,这孙子算怎么回事,“不会吧,皇上算无遗策,就皇孙那种优柔寡断的性子,他能看得上眼。”

难怪朱元璋要兴起无名大狱,父亲是个只知猛冲猛打的莽汉,他都知道的事,开朝的那些精英,哪个心里不明镜似的,朱元璋如何放得下心来。

小主,

恨只恨朱元璋逆改天命,放着好好的儿子不传。爱屋及乌,把对太子的感情转移到孙子身上。朱棣如何心服,不仅波及了自己一家人,也为靖难之役埋下了种子。

“如果选了朱允炆,您就是第一个该死的人。现如今的天下,那个比你还能打。说到威胁,您不就是活脱脱的郑子明吗!”

“唉”!傅友德叹了口气说道:”我何曾没有想过辞官,可是我不敢呀。“

傅忠不解,”却是为何?“

傅友德满面羞惭地说道:”辞官是有讲究的,我与汤和不同。汤和从小就与皇上相识,起事后,又一直在一个锅里捞食。他开口辞官,皇上不仅不怀疑,反倒赞赏他的风骨。“

”我是从敌对阵营反叛过来的,忠心本就值得怀疑,贸然提出辞官,皇上会怎么想。只有对皇上失望的人,才会这么做。这不是打皇上的脸吗!你打他的脸,他就要砍你的头。”

“如今我便是一头驴,戴上了皇上的套杆,除了死,没有别的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