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此世快五年了,这段时间,就是与朱皇帝斗智斗勇的时间。朱珣能这样做,表示着这个猜忌主子对自己榆林行政是认可了。不然,没有他的首肯,朱珣就算有心,这种僭越之事恐怕也不敢做。
接下来,好好劝说丈人,把榆林新政在大明推广开来。平均了地权,自己穿越的任务就完成了。老百姓有了根基,再通过下西洋,把各种教材搞到手,以大明的人丁,能不强立于世吗!
傅钟指指心,呵呵回道:”我这里高兴着呢,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朱标假装马着脸说道:”你倒是高兴了,皇贵妃娘娘挑理了,不用太监是怎么回事?“
听到朱标说起太监,傅钟立马想到了郑和,这个人能不能为己所用呢?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跟朱标说道:“大舅哥,此事太不仁道,为之有损阴德。夫子不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东瀛撮尔小国,民智未开,自汉、唐时就学习大汉文化,从文字、建筑、衣着等等,无不以模仿汉人为荣,独独不学这损人利己之事。我大明雄视四海,将来还要纵横宇内,何不舍了这残刻的陋习。”
凡是从傅钟口里出来的建议,朱标心里就同意了一半。他沉吟了半响,说道:“父皇现在心中牵挂的事,无非是让大明的百姓吃得上饭,养得起老。这么一个伟大的宏愿,还得整体官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也不能怪那起子官员龌龊,国力所限,实在提供不了你说的高薪养廉,开海禁就成了当今大事。这个关键时候,用不用太监无关大局,就不要节外生枝了。我向你保证,等到我即位,立即废掉这个陋习。眼目前,有你我二人的联名奏章,父皇一定会同意不再增加太监人数。现存的太监,能用还是用的好,也是给他们一个生计。”
看到这个言听计从的太子,傅钟两眼一红,要是他能长寿该多好。已经动用了当世最厉害的医生,可惜人力有穷,无力回天。
有心提醒他注意朱棣,可这是没证据的事,搞不好还会成为离间他们父子、兄弟的罪人。想起平均地权的难度,在榆林,仅仅只是小小的改动,就引起吴中与榆林两府死争。要是在全国实行开来,不知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想起上天的眷顾,不仅给了自己穿越的机会,还给了自己如此美丽懂事的妻子,不把平均地权,这件事情做好,怎么对得起上天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