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众僧随即就打开了门。

沙僧取来袈裟,跟随着唐僧,到了第一层,唐僧就披上袈裟。

拜佛祈祷完毕,马上拿笤帚扫了一层,卸下袈裟,交给沙僧。

又扫第二层,一层一层一直扫到塔的顶端。

那塔上,每一层都有佛像,处处都开着窗户,扫一层,就观赏赞美一层。

扫完下来,已经天黑,又都点上了灯火。

这天晚上正是十五元宵,众僧说:

小主,

“师父,我们前晚只在荒山和关厢看灯。”

“今晚是正节,进城里看看金灯怎么样?”

唐僧欣然同意,同行的三人以及本寺众多僧人进城看灯。

正是:

正月十五美好的夜晚,上元节景色祥和。

花灯悬挂在闹市,一起唱着太平歌。

又看到六街三市灯火明亮,半空中一轮明月初升。

那月亮如同冯夷推上来的烂银盘,这花灯好似仙女织成的铺地锦。

灯映照着月,增添一倍光辉;

月照着灯,增添十分灿烂。

看不完铁锁星桥,赏不尽灯花火树。

雪花灯、梅花灯,像春冰被剪碎;

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聚而成。

核桃灯、荷花灯,在灯楼高处悬挂;

青狮灯、白象灯,在灯架高处支撑。

虾儿灯、鳖儿灯,在棚前高高摆弄;

羊儿灯、兔儿灯,在屋檐下精神抖擞。

鹰儿灯、凤儿灯,相互连接并列;

虎儿灯、马儿灯,一同行走。

仙鹤灯、白鹿灯,有寿星骑坐;

金鱼灯、长鲸灯,有李白高乘。

鳌山灯,如同神仙聚会;

走马灯,好似武将交锋。

千万家灯火映照楼台,十几里都是云烟般的世界。

那一边,传来清脆的玉饰声,香车飞来;

这一边,车轮辘辘作响,香车辇驶过。

看那红妆的楼上,靠着栏杆,隔着帘子,挨着肩膀,携着手,双双美女贪恋欢乐;

绿水桥边,闹哄哄,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嬉戏玩闹。

满城中箫鼓喧哗,整夜笙歌不断。

有诗为证,诗说:

锦绣场中唱彩莲,太平境内簇人烟。

灯明月皎元宵夜,雨顺风调大有年。

~~~~

锦绣场中唱着彩莲曲,太平境内聚集着人群。

灯明月亮的元宵夜,雨顺风调的丰收年。

此时正是金吾不禁夜,乱哄哄的无数人,有那跳舞的,踩高跷的,装鬼的,骑象的,东边一堆,西边一簇,看也看不完。

刚到金灯桥上,唐僧和众僧走近前看,原来是三盏金灯。

那灯有缸那么大,上面照着玲珑剔透的两层楼阁,都是用细金丝编成;

里面托着琉璃薄片,灯光映照着月亮,灯油散发着香气。

唐僧回头问众僧:

“这灯用的是什么油?”

“怎么这般异香扑鼻?”

众僧说:

“师父不知道,我们这府后面有一个县,名叫旻天县,县有二百四十里。”

“每年审查编造差役徭役,共有二百四十家灯油大户。”

“府县的各项差役还可以承受,只有这大户很是受累,每家当一年,要花费二百多两银子。”

“这油不是平常的油,乃是酥合香油。

“这油每一两价值银子二两,每一斤价值三十二两银子。”

“三盏灯,每缸有五百斤,三缸一共一千五百斤,总共该值银子四万八千两。”

“还有各种杂项费用,加起来将近五万多两,只能点三个晚上。”

行者说:

“这么多油,三个晚上怎么就能点完?”

众僧说:

“这缸内每缸有四十九个大灯芯,都是用灯草扎成的把,裹着丝绵,有鸡蛋粗细,只点过今晚,等见到佛爷现身,明晚油就没了,灯也就昏暗了。”

八戒在旁边笑着说:

“想必是佛爷把油都收去了。”

众僧说:

“正是这么说的,满城里的人家,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传说。只要油干了,人们都说是佛祖收了灯,自然会五谷丰登;要是有一年油不干,就会年成荒旱,风雨不调。”

“所以人家都要这样供奉。”

正说着,只听到半空中呼呼刮起风来,吓得那些看灯的人都纷纷四散跑开。

那些和尚也站不稳脚跟说:

“老师父,回去吧,风来了。”

“是佛爷降福祥瑞,来这里看灯了。”

唐僧说:

“怎么能看出是佛来看灯?”

众僧说:

“年年都是这样,不到三更就有风来,就知道是诸位佛降临,所以人们都回避。”

唐僧说:

“弟子我原本是思念佛、念着佛、拜佛的人,如今遇到这好景色,果然有诸位佛降临,就在这里拜拜,多少是好的。”

众僧连连请他回去他也不回。不一会儿,风里果然出现了三位佛的身形,靠近灯来了。

慌得那唐僧跑到桥顶,倒身下拜。

行者急忙拉起说:

“师父,这不是好人,一定是妖怪。”

话还没说完,只见灯光昏暗,呼的一声,把唐僧抱起,驾着风走了。”

“哎呀!不知是哪座山哪个洞的真妖怪,多年借着假佛来看金灯。”

吓得那八戒两边寻找,沙僧左右呼喊。

行者叫道:

“兄弟!不必在这里呼喊,师父乐极生悲,已经被妖精抓走了!”

那几个和尚害怕地说:

“爷爷,怎么看出是妖精抓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行者笑着说道:

“原来你们这些凡人,多年都不明白,所以被妖邪迷惑了,只说是真佛降福祥瑞,接受这灯的供奉。”

“刚才风刮来出现佛身的,就是三个妖精。”

“我师父也不能识别,上桥顶就拜,却被他们弄暗灯光,用器皿盛了油,连我师父都被抓走了。”

“我稍微走慢了一点儿,所以他们三个化作风逃走了。”

沙僧说:

“师兄,这可怎么办?”

行者说:

“不必迟疑。你们两个和众人回寺里,看守马匹行李,等老孙趁着这阵风追赶去。”

了不起的大圣,急忙纵起身驾着筋斗云,飞到半空,顺着那腥风的气味,向东北方向径直追赶。

一直追到天亮,忽然风停了,只见有一座大山,非常险峻,实在是巍峨耸立。

好一座山:

重重丘壑,曲曲源泉。

藤萝悬削壁,松柏挺虚岩。

鹤鸣晨雾里,雁唳晓云间。

峨峨矗矗峰排戟,突突磷磷石砌磐。

顶巅高万仞,峻岭迭千湾。

野花佳木知春发,杜宇黄莺应景妍。

能巍奕,实巉岩,古怪崎岖险又艰。

停玩多时人不语,只听虎豹有声鼾。

香獐白鹿随来往,玉兔青狼去复还。

深涧水流千万里,回湍激石响潺潺。

~~~~

重重的山丘沟壑,弯弯的泉水溪流。

藤萝悬挂在陡峭的绝壁上,松柏挺立在空旷的山岩间。

仙鹤在晨雾中鸣叫,大雁在晓云间哀唳。

高高耸立的山峰像排列的长戟,嶙峋的石头像砌成的石盘。

山顶高达万仞,峻岭重叠千湾。

野花和优良的树木知道春天到来而发芽,杜鹃和黄莺顺应时节而啼鸣显得艳丽。

高大巍峨,实在是险峻,古怪崎岖艰险又艰难。

停留赏玩了许久无人说话,只听见虎豹发出的鼾声。

香獐和白鹿来来往往,玉兔和青狼去了又回。

深深的山涧水流千万里,回旋的急流冲击石头发出潺潺的响声。

大圣在山崖上,正在自己找寻路径,只见四个人,赶着三只羊,从西坡下来,一起吆喝“开泰”。

大圣闪了闪火眼金睛,仔细观看,认出是年、月、日、时四值功曹使者,隐藏了真形变化而来。

大圣立即抽出铁棒,晃了一晃,有碗口粗细,一丈二长短,跳下崖来,

喝道:

“你们都藏头缩尾地往哪里跑!”

四值功曹见他说出了风声停了,慌得喝散三只羊,现出了本来的模样,闪到路旁行礼道:

“大圣,恕罪!恕罪!”

行者说:

“这一阵子也不曾用到你们,你们见老孙宽容怠慢,都一个个变得懈怠了,连见也不来见我一下!”

“这是怎么说!你们不在暗中保佑我师父,都到哪里去了?”

功曹说:

“你师父放宽了禅心,在金平府慈云寺贪图欢乐,所以乐极生悲,现在被妖邪捉住了。”

“他身边有护法伽蓝保护着呢,我们知道大圣连夜追赶,担心大圣不认识山林,特地前来通报。”

行者说:

“你们既然来通报,为什么隐姓埋名,赶着三只羊,吆吆喝喝干什么?”

功曹说:

“设置这三只羊,以应‘开泰’的说法,叫做‘三阳开泰’,破解你师父的困厄。”

行者恨恨地想要打他们,看到有这个好意,就免了,收起了棒子,转怒为喜道:

“这座山,可是妖精的住处?”

功曹说:

“正是,正是。”

“这座山名叫青龙山,里面有个洞叫玄英洞,洞中有三个妖精:

最大的那个叫辟寒大王,

第二个叫辟暑大王,

第三个叫辟尘大王,

这妖精在这里有一千年了。

他从小就喜欢吃酥合香油。

当年成精,到这里假装成佛像,哄骗了金平府的官员等人,设立金灯,灯油用的是酥合香油。

他年年到正月十五,变成佛像收油;

今年看到你师父,他认出是圣僧之身,连你师父都摄在洞内,不日就要割下你师父的肉,用酥合香油煎着吃呢。

你赶快用功夫,去救援吧。”

行者听了这话,喝退四位功曹,转过山崖,寻找洞府。

走了没几里,只见那山涧边有一处石崖,崖下是一座石屋,屋有两扇石门,半开半掩。

门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有六个字,正是:

“青龙山玄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