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却神色自若,待大儒讲完,缓缓开口。他从天地万物的变化说起,将道家的无为与有为相互融合,又巧妙地结合时事,指出对方学说在当下乱世的局限性。
大儒试图反驳,却发现自己的观点在鬼谷子的剖析下漏洞百出。最终,大儒长叹一声,承认自己败下阵来。
司马防听闻此事后,十分震惊,他将鬼谷子请到了长安,亲自考察鬼谷子的本领。
司马懿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常慨然有忧天下心”。他的老师不会是孔融郑玄那种呆子,需文韬武略样样擅长。
司马防便考验鬼谷子这些能力。
首先与鬼谷子比试的是与李存勖战斗后受伤返回长安的皇甫嵩。
皇甫嵩乃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平定凉州叛乱,与卢植、朱儁并称“汉末三杰”,可以视作东汉最后的荣光,在行军布阵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在沙盘前,摆开阵势,详细讲解着自己的战术布置,如何进攻,如何防守,条理清晰,尽显大将风范。
鬼谷子静静地听着,随后走到沙盘前,轻轻移动了几枚棋子,笑着说道:“将军的布阵固然精妙,但在我看来,尚有破绽。”
接着,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指出皇甫嵩布阵中的弱点,以及如何应对各种变化。
皇甫嵩不服输,连比三场,连输三场,最终心服口服地承认鬼谷子在行军布阵上的造诣远超自己。
比完紧接着,贾诩与鬼谷子展开了一场出谋划策的较量。
贾诩被李世民挖掘重用, 长安无人不知其“毒士” 之称,智谋过人,算无遗策。
他提出了一个复杂的局势,询问鬼谷子该如何应对。
鬼谷子略一思索,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他从各个方面分析局势,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每一种策略都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变数,并且相互之间环环相扣。
贾诩听后,心中暗自佩服,识趣地退下了。
最后,司马防请房玄龄和杜如晦与鬼谷子在治国理政方面进行比试。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唐朝的名相,有着卓越的治国才能,贞观之治的大功臣,内政能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