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萧逸等人带着厚礼和精心准备的拜帖来到蔡邕城郊别苑。萧逸上前叩门,不一会儿,门童开门,萧逸恭敬地说道:“劳烦通传一声,萧逸求见蔡邕大人。” 门童进去通报后,不久便出来引众人入内。
在庭院中,众人见到了蔡邕。萧逸上前躬身行礼:“晚辈萧逸,见过蔡邕大人。久仰大人学识渊博,今日特来拜会,还望大人恕冒昧之罪。”
蔡邕打量了一下萧逸,微微点头:“你便是萧逸?听闻你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立下大功,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萧逸再次行礼,诚恳地说道:“大人,晚辈虽在战场上略有小成,但深知自身文化浅薄。大人乃当世大儒,晚辈仰慕已久,特来恳请大人收晚辈为徒,望大人不吝赐教。”
蔡邕微微一笑:“你既有此心,为何想拜我为师?”
萧逸看向蔡邕:“大人,如今天下大乱,幽州百姓受苦。晚辈欲治理幽州,却深感人才匮乏。若能得大人教诲,不仅晚辈自身能增长学识,亦能吸引更多贤才前往幽州,为百姓谋福。”
蔡邕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倒是有几分志向。只是拜师并非小事,我需考量一番。”
刘伯温在旁拱手道:“蔡大人,萧将军一心为民,且对大人之敬重发自肺腑。如今幽州局势复杂,若有大人相助,必能使幽州重归安宁,还望大人成全。”
蔡邕沉思片刻,看着萧逸坚定的眼神,点头道:“既如此,我便收你为徒。望你日后不忘初心,为百姓多做善事。”
萧逸大喜,跪地行拜师之礼:“多谢师父,弟子定不辜负师父期望。”
萧逸行完拜师之礼后,蔡邕微笑着对众人说道:“今日你等前来,想必也有诸多准备。既已决定收你为徒,为师明日便摆拜师宴,也算是正式接纳你入门。”
萧逸赶忙再次行礼:“多谢师父,弟子惶恐,能得师父如此厚爱,实乃弟子之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