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萧逸拜师

蔡邕摆了摆手:“无需多礼。这拜师宴可不只是个形式,正巧马融、郑玄、崔寔这几位文学大家如今都在洛阳,明日我会邀请他们前来。他们皆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在文坛有着极高的地位。”

萧逸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师父,这几位大人的大名,弟子如雷贯耳。若能得见,实乃幸事。”

蔡邕点头道:“为师为你介绍,你当好好把握机会。与他们结识,对你日后在幽州发展大有裨益。马融大人博通经籍,门下弟子众多,其学问之精深,令人赞叹;郑玄大人遍注儒家经典,融合古今文经学,自成一家,是当今经学之集大成者;崔寔大人虽以政论见长,但在文学、农业等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其着作《四民月令》对百姓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刘伯温在旁微笑道:“蔡大人用心良苦,此乃萧将军之机遇。若能得这几位大人指点,日后招揽贤才、治理幽州便更有把握。”

关羽和张飞虽对这些文人之事不太熟悉,但也能感觉到此事的重要性,在一旁微微点头。

吴用则满脸笑意:“将军,此次定要给几位大人留下好印象。”

萧逸神色恭敬:“弟子明白,定会珍惜此机会,向几位大人虚心请教。”

蔡邕看着萧逸,满意地点头:“嗯,你有此态度便好。明日宴上,切莫拘谨,但也不可失了礼数。他们几位虽皆是大家,但为人随和,喜爱有才学、有抱负之人。你可将你对幽州治理之想法与他们分享,听听他们的建议。”

萧逸应道:“弟子谨遵师父教诲。不知师父可有什么需要弟子准备的?”

蔡邕思索片刻:“你无需特意准备什么,只需带着一颗求学之心即可。这几位大人并不看重繁文缛节,更在意人的品德与志向。”

第二日,晨曦初照,微风轻拂,拜师宴在蔡邕别苑盛大举行。别苑周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仿若世外桃源。园内张灯结彩,五彩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欢快地舞蹈。一盏盏精美的灯笼高挂,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映照在典雅大方的建筑上,为整个别苑蒙上了一层喜庆而又温馨的氛围。

萧逸等人早早来到别苑,穿梭于庭院之间,有条不紊地帮忙准备。他们的身影在花丛和楼阁间穿梭,如同灵动的音符在这华丽的乐章中跳跃。不一会儿,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和车辇声,马融、郑玄、崔寔等诸位大人陆续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