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 杨广的低语在湖面上荡起一阵涟漪, “朕不是没想过,只是风险太大,一旦失败……”
“陛下,” 一旁一直沉默的李秀宁开口了,她的语气柔和却坚定,“您还记得我们曾读过的史书吗?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百般阻挠;王安石变法,最终也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的改革,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杨广沉默着,李秀宁的话语像是一缕清风,拂过他心中焦躁不安的波澜。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李秀宁继续说道,“阻碍重重,质疑不断,都在考验着改革者的决心。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哪怕道路再艰难,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杨广抬起头,目光与李秀宁清澈的眼眸相遇,仿佛从她那里汲取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是啊,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身为帝王,肩负着大隋的未来,怎能轻言放弃?
“陛下,” 长孙无忌的声音再次响起,将杨广的思绪拉了回来,“微臣知道您心中顾虑重重,所以特地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说着,长孙无忌从袖中掏出一卷羊皮地图,缓缓铺开在石桌上。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着各方势力的分布情况,以及行动路线,清晰明了。
“宇文化及虽然权倾朝野,但他的势力主要集中在京城附近。而杨玄感远在黎阳,鞭长莫及。只要我们……” 长孙无忌指着地图,低声向杨广和李秀宁解释着自己的计划。
杨广和李秀宁听得聚精会神,随着长孙无忌的讲述,他们的脸上逐渐浮现出一丝希望的光芒。长孙无忌的计划虽然大胆,但并非毫无胜算,只要操作得当,或许真的能够一举铲除这些毒瘤。
“当然,” 长孙无忌最后说道,“这一切计划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边疆的战事必须尽快平息,否则一旦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杨广点了点头,他知道长孙无忌说得没错。边疆的战事已经持续了数月,朝廷的粮饷和兵力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集中精力解决内部矛盾。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快步走到凉亭前,单膝跪地,高声禀报道:“启禀陛下,前方传来捷报,来护儿将军在雁门关大败突厥,斩首数万,敌军已经退兵!”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寂静的湖面上炸响,也照亮了杨广心中最后一丝阴霾。
“好!” 杨广猛地站起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来护儿果然不负朕望!传令下去,大摆庆功宴,为将士们庆功!”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落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预示着大隋的未来,也将充满希望和光明。
晨曦透过云层,为大兴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御花园中,波光粼粼的湖面映照着杨广欣喜的面容。
“来将军果然是朕的肱骨之臣!”杨广朗声笑道,手中的捷报被他反复看了几遍,仿佛要将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刻进心里。雁门关大捷的消息如同及时雨,浇灭了他心中近日积攒的焦躁。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一旁的李秀宁和长孙无忌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日来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那片阴霾也消散了不少。
“陛下,” 长孙无忌拱手道,“此番雁门关大捷,不仅振奋了军心,也极大地打击了突厥的嚣张气焰。相信用不了多久,边关的战事便可平息。”
“是啊,” 李秀宁也点头说道,“来将军用兵如神,有他在,边关无虞。”
杨广欣慰地点了点头,来护儿的胜利无疑为他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现在,他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了。
然而,还没等杨广高兴多久,一名内侍匆匆走进了凉亭,面带难色地禀报道:“陛下,魏大人求见。”
杨广的眉头微微一皱,问道:“他来做什么?”
内侍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魏大人说,他……查案遇到了一些阻碍。”
“阻碍?”杨广的脸色沉了下来,“让他进来回话。”
不一会儿,魏征便快步走进了凉亭,躬身行礼道:“微臣参见陛下。”